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臺灣文化史(3091)
(Eng.) Cultural History of Taiwan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李毓嵐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22
課程簡述 1.文化涵蓋的範圍甚廣,舉凡哲理玄思、宗教、生命禮俗、日常食衣住行均包含在內,所謂臺灣文化史也有許多面向,端看個人側重點為何。
2.配合近年來大量湧現的各類穎的臺灣史研究課題,本課程著重於臺中文化城、飲食、服飾、音樂、購物等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層面進行介紹,期待能帶給修課同學嶄新的感受。
進行介紹。
3.每一講題由授課教師以PPT講授,指定相關論著由同學閱讀,並進行課堂討論。
4.重視同學的出席率、課堂表現與討論參與。
5.修課同學需選擇相關專書一本,撰寫讀書心得;且須分組(不強迫),針對臺灣文化史相關議題進行探究,撰寫書面報告與上臺發表。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一、使同學認識臺灣文化發展的脈絡、變遷過程和特色,以增廣臺灣史知識。
二、使同學理解臺灣文化的多元性,學習尊重差異。
三、藉由文化反思批判,以奠定有關臺灣文化未來革故鼎新之基礎。
1.史學研究能力
4.社會關懷
50
50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概述與成績評量方式說明
第2週 釋臺中文化城
第3週 波蘭壯闊的文化城:臺灣文化協會及其相關團體在臺中的活動(上)
第4週 波蘭壯闊的文化城:臺灣文化協會及其相關團體在臺中的活動(下)
第5週 臺灣菜的文化史
第6週 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
第7週 戰後臺灣飲食文化的轉變
第8週 清代臺灣漢人服飾之消費與生產
第9週 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臺灣多元的服裝文化
第10週 戰後臺灣的服裝時尚
第11週 購物天堂的萌芽:日治時期臺灣的百貨公司
第12週 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曲與唱片工業的發展
第13週 校園民歌運動的發展與影響
第14週 臺灣電影史概論
第15週 日治時期臺灣詩社林立現象探悉
第16週 分組報告
第17週 自主學習週:閱讀臺灣文化史專書
第18週 自主學習週:撰寫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讀書心得+分組報告(口頭、書面)+期末心得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文可璽,《菊元百貨:漫步臺北島都》,臺北:前衛出版社,2022。
台灣服飾誌,《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新北:聯經,2022。
吳奇浩,〈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臺灣多元的服裝文化〉,《新史學》,26卷3期,2015年9月,頁77-144。
吳奇浩,〈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
吳奇浩,〈清代臺灣漢人服飾之消費與生產〉,《臺灣文獻》,59卷3期,2008年9月,頁221-258。
吳奇浩,〈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臺灣史研究》,19卷3期,2012年9月,頁201-236。
李明璁統籌策劃,《時代廻音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臺北:大塊文化,2015。
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ペ(燈籠褲):戰爭時期臺灣女性的服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7期,2009年12月,頁31-66。
翁佳音、曹銘宗,《吃的臺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臺灣的飲食文化史》,臺北:貓頭鷹,2021。
高本莉,《臺灣早期服飾圖錄》,臺北:南天,1995。
陳玉箴,〈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踐〉,《臺灣史研究》,20卷1期,2013年3月,頁79-125。
陳玉箴,〈政權轉移下的消費空間轉型:戰後初期的公共食堂與酒家(1945-196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9期,2013年5月,頁183-229。
陳玉箴,〈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15卷3期,2008年9月,頁139-186。
陳玉箴,〈漢餅、臺灣菓子、麵包:日治時期臺灣烘焙產業之形成與消費變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8卷1期,2021年3月,頁43-85。
陳玉箴,《臺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臺北:聯經,2020。
陳秀琍主撰,姚嵐齡協撰,《林百貨:臺南銀座摩登五棧樓》,臺北:前衛出版社,2015。
陳怡行,《食光.時光:臺灣飲食檔案故事》,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
曾品滄,〈日式料理在臺灣:鋤燒(スキヤキ)與臺灣智識階層的社群生活〉,《臺灣史研究》,22卷4期,2015年12月,頁1-34。
曾品滄,〈從歌仔冊「最新十二碗菜歌」看臺灣早期飲食〉,《臺灣風物》,52卷3期,2002年9月,頁9-18。
曾品滄,〈辦桌—清代臺灣的宴會與漢人社會〉,《新史學》,21卷4期,2010年12月,頁1-55。
曾品滄,〈餐桌上的戰爭—日治末期臺灣的食物配給、黑市與殖民地社會〉,《新史學》,28卷4期,2017年12月,頁1-48。
曾齡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臺北:前衛出版社,2020。
葉立誠,《臺灣服裝史》,臺北:商鼎文化,2001。
葉龍彥,《八十年代臺灣電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2003。
葉龍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臺北:玉山社,1998。
葉龍彥,《光復初期臺灣電影史》,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1995。
葉龍彥,《圖解台灣電影史》,臺中:晨星,2017。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自編教材,上傳iLearning 3.0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四14:00-15: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03.健康與福祉   05.性別平等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01/07 13:33:00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5 / 02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