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生態旅遊(0243)
(Eng.) Ecotourism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程進發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22
課程簡述 本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首先介紹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方式不同,以及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關聯性;其次,從台灣各種不同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與生態旅遊結合為不同的型態,例如:國家公園、濕地、森林等,課程進行的方式會搭配紀錄片與親臨生態旅遊的實地體驗內容,讓學生了解人的休閒遊憩與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並且體認為什麼說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方式。學生最後不僅能夠評析何謂生態旅遊,甚至也能進行規劃生態旅遊的實務活動。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一、了解生態旅遊的意涵及其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連結關係。
二、認識台灣推動生態旅遊與自然環境特殊性結合的不同類型。
三、能夠理解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重要性關
係。
四、能夠學會評析何謂生態旅遊與實際進行規劃生態旅遊的行程內容。
1.人文素養
2.科學素養
6.社會關懷
25
50
25
講授
參訪
討論
其他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說明(17+1 彈性上課)、使用ZUVIO、AI工具與學術研究倫理
期中與期末報告撰寫說明
第2週 何謂生態旅遊、永續發展的概念與SDGs
第3週 看見台灣紀錄片幕後紀實、美國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的環境問卷
第4週 中興大學校園導覽與認識植物
第5週 生態/自然攝影、中興大學南投校區校園導覽
第6週 國家公園與生態旅遊、自然攝影作品分享
第7週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旅遊、自然攝影作品分享
第8週 台灣的候鳥、台灣的濕地
第9週 台灣的生態復育-鳥類
第10週 繳交期中報告
第11週 台灣的生態復育-野生動物(台灣黑熊)
第12週 森林永續與生態旅遊
第13週 認識台灣的步道
第14週 台灣的百岳概論(分享登玉山與雪山的經歷)
第15週 南投魚池 台灣經典社區生態旅遊
第16週 生態旅遊實務與案例
第17週 繳交期末報告與分享
第18週 自主學習:企劃一個生態旅遊行程並繳交計畫書
學習評量方式
平常成績 40﹪ 出席率、參與討論、作業、生活實踐。
期中報告 20﹪ 完成期中一篇與課程相關之報告,參見期中/期末報告撰寫說明。(即自主學習主題-參訪/實作-自行選定作為期中實作題目)
期末報告 40﹪ 完成期末一篇與課程相關之報告,參見期中/期末報告撰寫說明。(即自主學習主題-參訪/實作-自行選定作為期末實作題目)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程進發,2001,〈從環境倫理學中『生態旅遊』議題思索人類評價自然的根據>「2001年生態
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台北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9-1~9-11。
石慧瑩、程進發、劉慶昌,2022,〈基於環境教育模式的生態旅遊:以北花蓮客庄為研究場
域〉《客家研究》15(1):135-172。
交通部觀光局,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
E.O. Wilson (著)金恆鑣(譯)《繽紛的生命》台北:天下文化,1997年。
E.O. Wilson( 著)楊玉齡(譯)《大自然的獵人:博物學家威爾森》台北:天下文化,1997年。
布施英利(著) 呂雅昕(譯)《大自然是我的美學老師》台北:如果出版,2002年。
黃漢耀(譯)J. Cornell (著)《學做自然的孩子-國家公園之父繆爾如何觀察自然》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
2001年。
理查‧洛夫(著) 郝 冰、王西敏(等譯)《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新北:野人文
化,2011年。
林淑真(譯)J. Cornell (著)《探索大地之心》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2000年。
孟祥森(譯)西雅圖酋長(Chief Seattle)(著)《西雅圖的天空-印地安酋長的心靈宣言》台北:雙月
書屋出版社,2001年。
林麗冠(譯) Bill McKibben(著)《在地的幸福經濟》台北:木馬文化出版,2008年。
張曌菲(譯)Jannie M. Benyus(著)《人類的出路--探尋生物模擬的奧秘》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2003年。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譯) William McDonough(著)《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
案》台北:野人文化出版,2008年。
區紀復《愈少愈自由:鹽寮樂修二十年》 台北:心靈工坊出版,2008年。
莊玉珍、王惠芳(編著)《台灣的溼地》新北:遠足文化,2009年。
林一真,《森林益康: 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台北:心靈工坊,2016年。
伯恩‧韓瑞希(Bernd Heinrich) (著) 邱玉玲(譯)《森林的故事》台北:城邦文化,2000年。
董威言《登一座人文的山: 貫穿古今中外、文明與荒野, 獻給所有戶外人的自然人文通識課》台北:奇光出版,2021年。
瑪德蓮‧琦歌 博士(著)林佳儀 (譯)《森林不寂靜》新北:和平國際文化,2021年。
蘇珊‧希瑪爾(著) 謝佩妏(譯)《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台北:大塊文化出版,2022年。
張喬玟 (譯) 阿蘭.柯爾本( Alain Corbin) (著)《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
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台北:漫遊者文化, 2022年。
陳芳毓《賴桑的千年之約》台北:遠見,2015年。
吳晟(口述‧詩文創作) 鄒欣寧(採寫)唐炘炘(資料彙整)《種樹的詩人:吳晟的呼喚,和你預約一
片綠蔭,一座未來森林》台北:果力文化,2017年。
詹鳳春《醫樹的人:台灣第一位女樹醫教你如何看樹、懂樹》台北:柿子文化,2020年。
行政院農委會林試所-蓮華池生態教育館-
https://www.tfri.gov.tw/News_Content3.aspx?n=7511&s=17075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週四 12:00-13: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12.責任消費與生產   13.氣候行動   14.海洋生態   15.陸地生態提供體驗課程:Y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02/23 22:37:06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4 / 2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