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近代國際關係史專題(6085)
(Eng.) Modern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開課單位 國政所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蔡東杰
選課單位 國政所 / 碩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22
課程簡述 東西方接觸與以「全球」作為地緣環境的國際關係史發展,到十九世紀中期有了重大轉折,也改寫了人類之間的互動關係。在重新檢視過去百餘年來的歷史變動時,本課程企圖拋棄以往過度強調民族主義(亦即著眼於帝國主義)的詮釋途徑,而是以更全面性的眼光,設法從另外幾個觀點來進行觀察:首先是藉由西方政治經濟發展與外交史演變,瞭解歐洲進行對外擴張之內在驅動力、其主要國家的利益需求,以及由此產生之結構性影響(亦即世界體系的浮現);其次,我們將引領同學利用現代的國際關係理論,觀察在不同國際體系傳統(歐美的國際法體系、東亞的朝貢體系與伊斯蘭體系)彼此接觸碰撞時,因不同體系規範導致之衝突與其後續發展;最後,本課程也試圖突破意識形態對於歷史詮釋的干預,實事求是地回歸觀念(例如主權與民族國家概念等)演進歷程,以補足對全球互動歷程的完整觀照。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透過客觀角度重新審視國際關係史發展。
2.理論與實際相互參照與辯證。
3.引領學生透過客觀之歷史事實建立理性思考能力。

討論
講授
專題探討/製作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書面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一、十九世紀以前:地理與歷史
1. 政治單位間的傳統互動模式。
2. 國際貿易擴張誘因與地理大發現。
3. 近代世界成型與規範的建立。
參考書目:
1. 杉山正明,《大漠:游牧民族的世界史》(廣場,2011)*
2. John Darwin,《帖木兒之後》(野人,2010)*
3. Kenneth Pomeranz & Steven Topik,《貿易打造的世界》(如果,2007)*
4. Felipe Fernandez-Armesto,《1492》(左岸,2012)*
5. Immanual Wallerstain,《近代世界體系:第一卷》(桂冠,2000)
6. John Micklethwait & Adrian Wooldridge,《公司的歷史》(左岸,2005)
7. 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第一篇》(五南,1995)*
8. Giles Milton,《荳蔻的故事》(究竟,2001)
9. Susan Whitfield,《絲路歲月》(究竟,2003)

二、十九世紀:工業革命與全球歐化
1. 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體系重組。
2. 歐洲擴張動因的轉變與其他單位之反應。
3. 帝國主義之內涵與要義。
4. 歐洲內部權力互動與全球歐化世界的出現。
5. 十九世紀的中國與世界。
參考書目:
1. 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第二篇》(五南,1995)*
2. Anthony Pagden,《西方帝國簡史》(左岸,2004)*
3. Eric Hobsbawn,《帝國的年代》(麥田,1997)
4. David Landes,《新國富論》(時報,1999)
5. Jerry Bentley & Herbert Ziegler,《新全球史:下冊》(2007)
6. Robert Blake,《怡和洋行》(時報,2001)
7. 蔡東杰,《西洋外交史》(風雲論壇,2006)

三、二十世紀前葉:大戰與體系重組
1. 權力競爭、軍備競賽與同盟締結。
2. 戰爭期間的決策過程與外交運作。
3. 重組體系的和平途徑。
參考書目:
1. 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第二篇》(五南,1995)*
2. Robert Pastor,《20世紀之旅》(聯經,2000)*
3. Volker Berghahn,《舊歐洲的沒落》(麥田,2000)*
4. Barbara Tuchman,《八月砲火》(聯經,2004)
5. Jerry Bentley & Herbert Ziegler,《新全球史:下冊》(2007)
6. Eric Hobsbawn,《極端的年代:上冊》(麥田,1996)
7. James Joll,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World War(Longman, 1992)
8. Robert Park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 Short History(Oxford, 1997)

四、二十世紀後葉:冷戰與兩極體系
1. 冷戰爆發原因及其衝突之內在意涵。
2. 美蘇兩國的基本外交政策。
3. 兩極體系的量變與質變。
參考書目
1. 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第二篇》(五南,1995)*
2. Jost Dulffer,《二次大戰與兩極世界的形成》(麥田,2000)*
3. Wilfried Loth,《和解與裁減軍備》(麥田,2000)
4. John Mason,《冷戰》(麥田,2001)
5. Eric Hobsbawn,《極端的年代:下冊》(麥田,1996)
6. John L. Gaddis, Cold War Statemen Confront the Bomb: Nuclear Diplomacy since 1945(Oxford, 1999)
7. John L. Gaddis, We Now Know: 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1998)

五、新年代:後冷戰時期來臨
1. 霸權外交與霸權延遞期外交。
2. 新時期中的顯性與隱性國際變數。
3. 衝突理論、全球化浪潮與政治經濟學。
4. 全球格局的重組與發展。
參考書目
1. Peter Drucher,《後資本主義社會》(時報,1994)
2. Serge Cordellier,《全球新趨勢》(麥田,2004)
3. Seyom Brown,《掌控的迷思》(國防部,2006)
4. Kishore Mahbubani,《亞半球大國崛起》(天下,2008)
5. Joseph Nye,《柔性權力》(遠流,2006)
6. Moises Naim,《誰劫走了全球經濟》(時報,2006)
7. Ken Aldred, Superpower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St. Martin’s, 1999)

第2週
第3週
第4週
第5週
第6週
第7週
第8週
第9週
第10週
第11週
第12週
第13週
第14週
第15週
第16週
第17週
第18週
學習評量方式
出席 30%
課堂參與 40%
書面報告 3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杉山正明,《大漠:游牧民族的世界史》(廣場,2011)
John Darwin,《帖木兒之後》(野人,2010)
Kenneth Pomeranz & Steven Topik,《貿易打造的世界》(如果,2007)
Felipe Fernandez-Armesto,《1492》(左岸,2012)
Immanual Wallerstain,《近代世界體系:第一卷》(桂冠,2000)
John Micklethwait & Adrian Wooldridge,《公司的歷史》(左岸,2005)
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五南,1995)
Giles Milton,《荳蔻的故事》(究竟,2001)
Susan Whitfield,《絲路歲月》(究竟,2003)
Anthony Pagden,《西方帝國簡史》(左岸,2004)
Eric Hobsbawn,《帝國的年代》(麥田,1997)
David Landes,《新國富論》(時報,1999)
Jerry Bentley & Herbert Ziegler,《新全球史》(2007)
Robert Blake,《怡和洋行》(時報,2001)
蔡東杰,《西洋外交史》(風雲論壇,2006)
Robert Pastor,《20世紀之旅》(聯經,2000)
Volker Berghahn,《舊歐洲的沒落》(麥田,2000)
Barbara Tuchman,《八月砲火》(聯經,2004)
Eric Hobsbawn,《極端的年代》(麥田,1996)
James Joll,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World War(Longman, 1992)
Robert Park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 Short History(Oxford, 1997)
Jost Dulffer,《二次大戰與兩極世界的形成》(麥田,2000)*
Wilfried Loth,《和解與裁減軍備》(麥田,2000)
John Mason,《冷戰》(麥田,2001)
John L. Gaddis, Cold War Statemen Confront the Bomb: Nuclear Diplomacy since 1945(Oxford, 1999)
John L. Gaddis, We Now Know: 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1998)
Peter Drucher,《後資本主義社會》(時報,1994)
Serge Cordellier,《全球新趨勢》(麥田,2004)
Seyom Brown,《掌控的迷思》(國防部,2006)
Kishore Mahbubani,《亞半球大國崛起》(天下,2008)
Joseph Nye,《柔性權力》(遠流,2006)
Moises Naim,《誰劫走了全球經濟》(時報,2006)
Ken Aldred, Superpower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St. Martin’s, 1999)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二12:30-14: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01/04 00:00:52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5 / 05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