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畫史與畫論(3054)
(Eng.) Painting History and Painting Theory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劉瑞寬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22
課程簡述 以中國畫史的經典論著為主,從畫史與畫論的關係著手,說明中國繪畫的品評方式與審美意象之外,並延伸至畫家與畫論之間的關係,以此來觀看繪畫史、畫家傳記及畫風的書寫之外,亦觸及相關畫學理論的閱讀及詮釋,並分析時代風格的形成及繪畫思想的源流與影響。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以中國畫史的經典論著為主,透閱文獻的閱讀,理解畫史的進展
1.史學研究能力
2.科技資源應用
60
40
專題探討/製作
講授
測驗
出席狀況
書面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第一講  導論

  以中國畫史的經典論著為主,從畫史與畫論的關係著手,說明中國繪畫的品評方式與審美意象之外,並延伸至畫家與畫論之間的關係,以此來觀看繪畫史、畫家傳記及畫風的書寫之外,亦觸及相關畫學理論的閱讀及詮釋,並分析時代風格的形成及繪畫思想的源流與影響。
  



 
第2週 第二講  畫史的流傳:民國時期出版的書畫叢書所收錄的種類

民國時期出版的書畫叢書所收錄的種類:
黃賓虹、鄧實所編《美術叢書》四集四十輯,共計有二百九十一種,其中專論繪畫的有一百一十八種;之後嚴一萍再補輯二集二十輯,又增補了六十五種。
鄭昶《中國畫學全史》所附的畫學書目約有三百七十六種。
福開森編《歷代著錄書目》一書中徵引的歷代書畫著錄也有一百零八種。
余紹宋《畫法要錄一編》錄有一百一十九種,二編則再收錄有一百零八種,不過其中有一部份並不是純粹的畫論,而且兩書中也有重複引用的;此外,余紹宋於《書畫書錄解題》一書,所錄共計有五百八十四種,論畫約有二百三十種,但其中有余紹宋所未見而僅存留書名者有一百三十七種之多,可見中國畫學書籍散佚或未刊行者,為數可觀。
第3週 第三講  經典的論述(上篇):六法理論

 南齊‧謝赫《古畫品錄》
謝赫《古畫品錄‧序》:
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唯陸探微衛協備該之矣。然迹有巧拙,藝無古今,謹依遠近,隨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廣其源,但傳出自神仙,莫之聞見也。南齊謝赫撰。
第一品  五人
陸探微  (五代宋明帝吳人)  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非復激揚所能稱贊,但價重之極乎。上上品之外,無他寄言,故屈標第一等。
曹不興  (五代吳時事孫權,吳興人。) 不興之迹,迨莫復傳,唯祕閣之內,一龍而已。觀其風骨,名豈虛成?
衛協   (五代晉人) 古畫之略,至協始精。六法之中,迨為兼善。雖不說備形妙,頗得壯氣。凌跨群雄,曠代絕筆。
張墨 荀勗  風範氣候,極妙參神,但取精靈,遺其骨法。若拘以體物,則未見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厭膏腴,可謂微玅也。
第二品  三人
顧駿之 陸綏 袁蒨
第三品  九人
姚曇度 顧愷之 毛惠遠 夏瞻 戴逵 江僧寶 吳 張則 陸杲
第四品  五人
蘧道愍 卓繼伯 顧寶先 王微 史道碩
第五品  三人
劉頊 晉明帝 劉胤祖 劉紹祖

根據日人金原省吾的推論,尚生存於梁天監中的謝赫,大約晚於顧愷之七十年,可以說是和《文心雕龍》的劉勰和《詩品》的鍾嶸等人,約略是同一時期的人物。


第4週 第四講  經典的論述(下篇):六法理論

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六法〉
昔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自古畫人,罕能兼之。 彥遠試論之曰:「古之畫,或能移其形式,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而形似在其間矣。上古之畫,跡簡意澹而雅正,顧、陸之流是也;中古之畫,細密精緻而臻麗,展、鄭之流是也;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然則古之嬪,擘纖而胸束;古之馬,喙尖而腹細;古之台閣竦峙,古之服飾容曳。故古畫非獨變態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至於台閣樹石,車輿器物,無生動之可擬,無氣韻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顧愷之曰:「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其台榭一定器耳,差易為也。」斯言得之。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故韓子曰:「狗馬難,鬼神易,狗馬乃凡俗所見,鬼神乃譎怪之狀。」斯言得之。 至於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自顧、陸以降,畫迹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迹,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於縑素;筆迹磊落,遂恣意於牆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 至於傳模移寫,乃畫家末事,然今之畫人,粗善寫貌,得其形似,則無其氣韻,具其彩色,則失其筆法,豈曰畫也。

第5週 第五講  經典的論述(上篇):南北分宗

中國論畫之說,自南齊謝赫之『六法』發其端,而後引發各家說法,自唐到宋,莫不引起論畫者爭發議論,闡釋其見地,但所論雖多,能再造高峰者則未有。直到明末董其昌『南北分宗』之說一出,此後歷清到民國,約續三百年間都圍繞在這個議題上,爭鋒相對,形成一個議論的高峰,實足可觀的畫史。然後接續引發的爭議是南北分宗,最早出現在誰的論著之中,因董其昌所述敘的這段文字,卻陸續在不同的明代文人論著中最發現,首先便是莫是龍《畫說》。到底誰才是最早的提議者,學界各有不同的解讀與理解。

 明‧莫是龍《畫說》
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但其人非南北也。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幹、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染,一變鈎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詰所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東坡贊吳道子、王維畫壁亦云:「吾於維也無間然。」知言哉。

第6週 第六講  經典的論述(下篇):南北分宗
 董其昌《畫旨》
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幹、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鈎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詰所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東坡贊吳道子、王維畫壁亦云:「吾於維也無間然。」知言哉。

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卷3,頁21-22:
是編凡十六攸,所論至為精到。然董文敏〈畫旨〉、 〈畫眼〉俱有其文,但字句略有出入耳。考文敏生於嘉靖三十四年,雲卿生卒年月雖無考,而其父如忠則生於正德三年,下距文敏之生為四十七年。是雲卿與文敏當為同時而略早。又與文敏生同里閈,畫法亦甚高妙,當不至剿襲文敏之書;若出剿襲,亦不能傳錄如此之久。頗疑文敏之書非其自著,乃後人輯錄而成,輾轉傳抄,遂將莫說誤入。或雲卿《畫說》散失,後人取文敏之說依託為之,亦未可知。兩者必居其一也。

第7週 第七講  畫史的書寫: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于安瀾編,《畫史叢書》第一卌(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1.卷一〈敘畫之源流〉: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述作。

2.卷二〈論顧陸張吳用筆〉:
此章節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回應張彥遠個人對於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四位畫家用筆的異同與特色。
(一)問:顧、陸、張、吳如何用筆?
總結書畫用筆本同。 評論吳道子的筆,有如張旭書法狂顛之勢,且是:「不假界筆直尺,虬鬚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
(二)問:吳生何以能不用界筆直尺而能彎弧挺刃,植柱構梁呢?
(三)問:夫運思精深者,筆迹周密,其有筆不周者,何如?

3.《歷代名畫記》卷五:
  多才藝,尤工丹青,傳寫形勢,莫不妙絕。……直云:『畫妙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故人稱愷之三絕:畫絕、才絕、癡絕。 
 又常悅一隣女,乃畫女於壁,當心釘之,女患心痛,告於長康,拔去釘乃愈。畫人嘗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 
第8週 第八講  畫史的書寫: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 》

 郭若虛生於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其所見所聞,以續唐代張彥遠之未逮,如民國時期俞劍華所言,是書與《歷代名畫記》相似,其目的在為畫史所作,並不為畫論而寫,但論畫史則用筆極簡,內容單薄,反而是部分論畫之觀點,有其透徹獨到之處。於卷一〈敘論〉中見〈論氣韻非師〉、〈論用筆得失〉、〈論三家山水〉、〈論黃徐體異〉、〈論古今優劣〉等。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圖畫見聞志》六卷,宋郭若虛撰。若虛不知何許人?書中有「熙寧辛亥冬,被命接勞北使為輔行」語,則嘗為朝官,故得須接伴。陳振孫《書錄解題》云:「自序在元豐中稱大父司徒公,未知何人?郭氏在國初無顯人,但有郭承祐耳。」

 鄧樁《畫繼》嘗議《圖畫見聞志》其評孫位、景朴優劣倒置,由未嘗親至蜀中,目覩其畫。又謂江南王凝之花鳥、潤州僧修範之湖石,道士劉貞白之石梅雀,蜀童祥、許中正之人物仙佛,邱仁慶之花,王延嗣之鬼神,皆熙寧以前名筆,而遺略不載。然一人之耳目,豈能徧觀海內之丹青,若虛以見聞立名,則遺略原所不諱,況就其所載論之,一百五六十年之中,名人藝士,流派本末,頗稱賅備,實視劉道醇《畫評》為詳,未可偶漏數人,遽見嗤點。且論製作之理,亦能深得畫旨,故馬端臨以為看畫之綱領,亦未可以一語失當為玷也。



第9週 第九講 期中報告
第10週 第十講  畫史接續:宋‧鄧樁《畫繼》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畫繼》十卷,宋鄧樁撰。樁,雙流人。祖洵武,政和中知樞密院。其時最重畫學,樁以家世聞見,綴成此書。其曰《畫繼》 者,唐張彥遠作《歷代名畫記》,起軒轅,止唐會昌元年;宋郭若虛作《圖畫見聞志》,起會昌元年,止宋熙寧七年;樁作此書,起熙寧七年,止乾道三年。用續二家之書,故曰繼也。 所錄上而帝王,下而工技,九十四年之中,凡得二百一十九人。一卷至五卷以人分,曰聖藝,曰侯王貴戚,曰軒冕才賢,曰縉紳韋布,曰道人衲子,曰世冑婦女及宦者,各為區分類別,以總括一代之技能。
第11週 第十一講  鑒藏的歷史:宋‧撰人未詳《宣和畫譜》

此書主要是收錄北宋徽宗時期內府所藏繪畫作品的著錄。全書計有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菜等十門,二十卷,收晉至宋畫家二三一人,畫六三九六軸,其中卷十二山水門第三,還曾及於日本國的畫。書成於宣和二年(一一二0),作者已無法詳考,推測是臣下修纂,進呈乙覽後,再經過宋徽宗筆削點定,所以雖雜出眾手,但全書辭氣如一。
  《宣和畫譜》的出版,約在宋高宗時代,以後宋朝未聞有他刻。元大德六年(一三0二)吳氏杭州刊本本是此書第二次刊印,明嘉靖十九年(一五四0)楊慎為之三刻,崇禎間(一六二八-一六四三)毛晉汲古閣收入〔津逮秘書〕中梓行,清張海鵬又將之收進〔學津討原〕叢書裡,所以此書約經過了五次的刊行。宋高宗時的版本,早已失傳,元大德本,除故宮博物院院所藏外,未見其他處所有收藏的記錄。因而此本不僅成為傳世《宣和畫譜》最早的版本,也獨具校勘上的珍貴身價。至於此本何時進入大內,由於〔天祿琳琅書目.續目〕均無著錄,不得詳知,但從書上的藏書印記可以考見曾經趙彥和、陸治、孫克弘、王時敏、顧湄等明清兩代名畫家及藏書家的珍藏及鑒賞。(資料見台北故宮博物院)

 《宣和畫譜》〈敘〉
 乃集祕中所藏者,晉魏以來名畫,凡二百三十一人,計六千三百九十六軸,析為十門,隨其世次,而品第之,宣和庚子歲夏至日,宣和殿御製。

 《宣和畫譜》卷十〈山水一〉
 李昭道,思訓之子,父子俱以畫齊名,官至中書舍人,時人以小李將軍,穪智思筆力,視思訓為未及,然亦翩翩佳公子也,能不墮於裘馬,筦絃之習而戲弄翰墨,為一時玅手。顧不偉歟武后時殘虐宗支,為宗子者亦皆惴恐,不獲安處,故雍王賢作黃臺瓜辭以自況,冀其感悟,而昭道有《摘瓜圖》,著戒不為無補,爾今御府所藏六。 春山圖 一  落照圖 二   摘瓜圖 一    海岸圖 二
第12週 第十二講  美術史的撰寫:民國‧鄭昶《中國畫學全史》

 近代書寫「中國美術史」的風氣:中國美術通史的撰述,以一九二○年到一九四○年代最為興盛,內容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因應學校美術教育需要所編寫的教材;二為研究專著;三是美術簡史。

 鄭午昌(1894-1952)《中國畫學全史》
   一九二九年鄭午昌(單名昶,以字行),完成了第一部中國繪畫通史《中國畫學全史》(上海:中華書局,1929),書中確立世界美術分為東方與西洋兩大畫系,西洋萌茲於意大利,然後散佈於全歐;東方則以中國為中心,接受印度藝術的灌溉,接著擴及於朝鮮、日本等國。《中國畫學全史》將中國繪畫史劃分為實用(唐虞之前)、禮教(三代至秦漢)、宗教化(漢末迄唐宋)及文學化(五代迄明清)四個時期。〈自序〉中云:「畫為藝術之一種,當就其藝術上演進之過程及流派而述之。然其演進也,往往隨當時思想文藝政教及其他環境而異其方向,別其遲速;而此種種環境,又隨時代而變更。」

第13週 第十三講  可居可遊之境: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

 郭熙生平 :字淳夫,河陽溫縣人,官至翰林待詔直長。郭熙生卒年不詳,大體是北宋中期,約在1000-1100年間,有記載郭熙享年甚高,如元好問提及「元祐以來郭熙、明昌、泰和間張公佐,皆年過八十,而以山水擅名」。

 《林泉高致》一書,係由郭熙之子郭思搜集、編纂、整理而成的,是一本有系統且完整呈現山水畫創作理論的專書,大約成於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間。全書計有六篇:〈山水訓〉、 〈畫意〉、 〈畫訣〉、 〈畫格拾遺〉、 〈畫題〉、 〈畫記〉,且前有〈郭熙序〉, 後有〈許光凝跋〉。

 《林泉高致》傳世已久,版本甚多,收錄篇目也不盡相同,現今較為完整的版本是北京圖書館所藏『明抄本』和《四庫全書》本。其中《四庫全書》本,除序、跋和六篇正文之外,另收錄了王維〈山水訣〉、荊浩 〈山水賦〉、李成 〈山水訣〉和董羽 〈畫龍輯議〉等四篇。

第14週 第十四講  師古人到師自然:元‧黃公望〈寫山水訣〉

黃公望(1269~1354), 字子久,號大痴、一峰道人。原籍常熟,24歲(1292)任浙西憲吏(書吏),後來到杭州任官,趙孟頫于1295~1310年在江南時,黃曾有機會親見趙,在所題〈千字文〉中「當年親見公揮洒,松雪齋中小學生」。黃做了二十多年小吏,反而因官場風波落得牢獄之災,出獄後離職當了『全真教』道士。所畫山水構圖繁而用筆簡,以披麻皴為主,乾筆皴擦,淡墨渲染,層層積疊,焦墨提醒,有水墨和淺絳二體。黃公望著有《寫山水訣》,指出「作畫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

 黃公望〈寫山水訣〉(收入陶宗儀一三六六年出版的《輟耕錄》中),共有三十二則的筆記,摘錄於下:
(一) 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
(二) 樹要分四面俱有榦與枝,蓋取其圓潤。
(三) 樹要分身分,畫家謂之紐子,要折搭得中,樹身各要有發生。
(四) 樹要偃仰稀密相間,有葉樹枝輭,面後皆有仰枝。
(五) 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 
(六) 石無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圓之法,須方多圓少。
  (七)董源坡腳下多有碎石,乃畫建康山勢。董石謂之麻皮皴,坡腳先向筆畫邊皴起,然後用淡墨破其深凹處,著色不離乎此。石著色為重。
 (八)董源小山石謂之樊頭,山中有雲氣,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滲輭,下有沙地,用淡墨掃,屈曲為之,再用淡墨破。
 (九)山論三遠: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開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
第15週 第十五講  我讀石濤《畫語錄》(上篇)

  石濤(1642~約1707):俗名朱若極,法名原濟,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遺人、零丁老人,自稱苦瓜老人。
於康熙49年(庚寅)著《畫譜》,著成時間據刻印者胡琪之序,此譜為後世刊行的《畫語錄》之稿本,1978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印此譜之內容。

第一章 一畫  一~四章為<總論>。
第二章 了法
第三章 變化
第四章 尊受
第五章 筆墨  五~十四章為〈專論〉,書中的核心所在。
第六章 運腕
第七章 氤
第八章 山川
第九章 皴法
第16週 第十五講  我讀石濤《畫語錄》(下篇)

第十章 境界 自然分疆:「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是也。」亦即為近景陸地、
       遠為山巒、中為江水;
三疊兩段:三疊為一層陸地、二層樹、三層為山;
            兩段為景在下,山在上,中為雲氣;
第十一章 蹊徑 1.對景不對山 ; 2.對山不對景 ;3.倒景 ;4.借景 ;5.截
        折 ;6.險峻;
第十二章 林木
第十三章 海濤
第十四章 四時
第十五章 遠塵  十五~十八章為〈結論〉。
第十六章 脫俗
第十七章 兼字
第十八章 資任

「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
「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一法由我所創,乃世間皆由無法中創出法則來,所謂由無法向法過度,一畫便貫穿其中。
「蓋自大朴散,而一畫之法立矣」
第17週 第十七講  詩畫的世界

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蘇軾〈題王維吳道子畫〉: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歛衽無間言。

沈括《夢溪筆談》卷17〈書畫〉: 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如彥遠《畫評》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余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論不可與俗人論也。

度沈括《夢溪筆談》卷17〈書畫〉: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
第18週 第十八講  期末考試
學習評量方式
1.期中報告.
2.期末考試.
3.平時成績.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于安瀾,《畫史叢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俞劍華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楊家駱主編,《畫論叢刊》(台北:鼎文書局,1972)
王世襄,《中國畫論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7)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
張連、古原宏伸主編,《文人畫與南北宗論文匯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
洪再辛選編,《海外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張連、古原宏伸編,《文人畫與南北宗論文匯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
James Elkins,《西方美術史學中的中國山水畫》(杭州:中國美術學院,1999)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中國美術史學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余伯特?達彌施(Hubert Damisch),《雲的理論: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繪畫史》(Th?orie du nuage : Pour une historire de la peinture,1972),董強譯(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四下午一時到二時。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5 / 02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