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中日關係史(二)(3008)
(Eng.) Histor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II)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沈玉慧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22
課程簡述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自古以來即相互遣使往來,隨著政治體制、文化思想的各自發展,相互間的關係或若即若離,或時有衝突,進而展開多元的交流活動。本課程將在東亞的廣域視野下,介紹13-20世紀期間,中日交流之背景及其實態,透過了解中日往來的發展脈絡,進而思考中日兩國的往來關係之於東亞的意義為何。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認識13-20世紀,中日展開交流的背景及內涵,與中日兩國的往來關係之於東亞的意義。
1.史學研究能力
3.溝通與表達
5.國際視野
50
20
30
討論
其他
講授
作業
測驗
其他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2/20)課程說明;13世紀的中日往來--蒙古襲來
第2週 (2/27)13世紀的中日往來—蒙古襲來;
13世紀的中日往來—日元貿易與日元文化交流
第3週 (3/ 5)13世紀的中日往來—日元貿易與日元文化交流
第4週 (3/12)自主學習周
第5週 (3/19)14-15世紀的中日往來
第6週 (3/26)15世紀中-16世紀中的中日往來

參考閱讀:須田牧子,〈《蔣洲咨文》淺探〉,《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1期。
第7週 (4/2)校慶及運動會補假
第8週 (4/9) 15世紀中-16世紀中的中日往來
第9週 (4/16)綜合討論
第10週 (4/23)期中考
第11週 (4/30)朝鮮之役與中日往來
第12週 (5/7)17世紀東亞動亂下的中日往來
第13週 (5/14)18-19世紀的中日往來
第14週 (5/21)18-19世紀的中日往來
第15週 (5/28)18-19世紀中日文化交流
第16週 (6/ 4) 綜合討論
第17週 (6/11) 期末考
第18週 (6/18) 自主學習周
*課程內容、上課型態及作業等將視上課情況有所調整。
學習評量方式
出缺席、課堂表現20%;期中考40%;期末考40%
(以上項目與比例將視上課情況進行調整)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參考書目
1.王曉秋、大庭脩主編,《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1:歷史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木宮泰彥著、陳捷譯,《中日交通史》台北:九思出版,1978。
3.羽田正編,張雅婷譯,《從海洋看歷史》台北:廣場出版,2017。
4.葉渭渠,《日本文化史》台北:遠足文化,2012。
5.河合敦著,張家瑋譯,《史實新發現,博覽日本史》台北:商周出版,2016。
6.安德魯・戈登(Andrew Gordon)著,李朝津譯,《200年日本史:德川以來的近代化進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課堂上亦隨時補充。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自製講義、PPT
課程輔導時間
周二 課後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10.減少不平等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04/28 09:49:41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5 / 02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