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臺灣佛教史(2028)
(Eng.) The Study and Useage of Selective reading of Buddhist texts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蘇全正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92
課程簡述 本課程主要目的是透過臺灣佛教的傳入與發展作一探討和了解,並藉由佛教
文化內涵的介紹,增進對於臺灣佛教發展脈絡的認識及宗教與社會現象的觀察。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能夠瞭解臺灣佛教發展歷程與傳佈情形。
2.能具備佛教基本文獻史料的研讀、問題探討及田野觀察、記錄能力。
3.能運用宗教信仰的觀念於生活與學習環境中,進而對宗教政策、宗教現象、時事媒體報導等產生思考與反省臺灣社會的宗教現象與意涵。
1.史學研究能力
3.溝通與表達
4.社會關懷
5.國際視野
10
30
50
10
參訪
習作
討論
講授
其他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1.緒論。(課堂講述。)
2.佛教僧人入臺的歷史考察。(課堂講述)
3.佛教史料與經典解讀工具書、數位資料庫介紹。(課堂講述)
4.鄭氏在臺時期的佛教發展與特徵。(課堂講述)
5.清代臺灣的宗教政策與僧道管理。(課堂講述)
6.清代臺灣僧官體系的發展與宣講聖諭。(課堂講述)
7.清代臺灣佛教僧人與民間信仰。(課堂講述)
8.清代臺灣寺廟分布與經營。(課堂講述)
9.期中考週。
10.清代臺灣佛教主要宗派及經典。(課堂講述)
11.日治初期的宗教政策。(課堂講述)
12.日治中期的宗教調查事業與宗教管理。(課堂講述)
13.日治晚期的皇民化運動與臺灣佛教。(課堂講述)
14.日治時期臺灣佛教四大法脈的形成與發展。(課堂講述)
15.戰後中國佛教會遷臺與復會。(課堂講述)
16.解嚴前的臺灣佛教發展與政教關係。(課堂講述)
17.解嚴後臺灣佛教的多元發展。(課堂講述)
18.期末考。(分組期末報告稿口頭報告和評論)
學習評量方式
出席:20%
期中考、期末考:40%
上課討論與心得發表:10%
期末書面報告:20%
田野反思與回饋:10%
作業:
(1)於期中(第9週)提交期末報告寫作計畫書稿,含綱要,問題意識、大綱、參考資料、預期成
果、可能遭遇之困難等,並進行寫作口頭報告和討論。
(2)於期末(第18週)進行期末報告稿口頭報告和討論,口頭報告後於一週內提交修正後期末報告
作業。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江燦騰,《臺灣佛教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9。
江燦騰、侯坤宏、楊書濠,《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11。
楊書濠,《從戒嚴到解嚴的中國佛教會》,臺北市:中國佛教會,2010。
釋妙然,《民國佛教大事年紀》,臺北市:海潮音雜誌社,1995。
釋慧嚴,《臺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8。
闞正宗,《臺灣佛寺一百年》,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9。
闞正宗,《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臺北市:博揚文化公司,2011。
闞正宗主編,《臺灣佛寺導遊》,臺北市:菩提常青雜誌社,1993。
丸久圭治郎編著,《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北市:捷幼出版社影印出版,1993。
溥崑崗等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市:啟文出版社,依據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1963。
施德昌發行,《紀元二千六百年記念:臺灣佛教名蹟寶鑑》,臺中市︰民德寫真館,1941。
曾景來,《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臺北市︰臺灣宗教研究會,1938。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臺灣の宗教政策》,日本東京︰同成社,1994。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纂,《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市:臺灣時報發行所,1928。
臺南州共榮會編纂,《南部臺灣誌》,臺北市︰南天書局影印出版,1934。
增田福太郎,《臺灣の宗教》,日本東京︰株式會社養賢堂,1939。
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臺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933。
岡松參太郎,《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二回報告書‧第二卷上》,臺北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7。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臺北市:南天書局,1995影印出版。
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臺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日本奈良:天理教道友會,1988。
臺中州《寺廟臺帳》。
編者不詳,《社寺廟宇ニ關スル取調書:嘉義廳》,1916。
南瀛佛教會編輯,《南瀛佛教會會報》。
南瀛佛教會編輯,《南瀛佛教》。
臺灣佛教會編輯,《臺灣佛教》。
臺灣佛教編輯委員會,《臺灣佛教》。
朱斐主編,《菩提樹》。
編者,《人生雜誌》。
編,《獅子吼》2(1),臺北市:獅子吼月刊社。
覺生月刊社編輯委員會,《覺生》,臺中市:臺灣覺生月刊社。
佛學書局編輯部編輯,《實用佛學辭典》,臺北市︰佛教出版社,1983。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華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NO.262》,臺北市:新文豐公司,1992。
(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NO.355》,
臺北市:新文豐公司,1992。
(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三冊‧NO.412》,臺北市:新文豐公司,1992。
(唐)玄奘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三冊‧NO.413》,臺北市:新文豐公司,1992。
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4。
林礽乾等總編輯,《臺灣文化事典》,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04。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2。
明復,《中國僧官制度研究》,臺北市:明文書局,1984。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周 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陳文達,《鳳山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4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連橫,《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八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連橫,《雅堂文集》,臺灣文獻叢刊第208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李添春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
瞿海源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宗教篇)》,卷三,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市︰南天書局,1994。
王見川、李世偉著,《臺灣的宗教與文化》,臺北縣︰博揚文化公司,1999。
林普易、李添春等著,高賢治主編,《臺灣宗教》,臺北市︰眾文圖書出版公司,1995。
林美容,《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蘇全正,〈清代施琅在臺刊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因考述〉,收錄於《臺灣佛教與漢人傳統信仰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中心,2008.11,頁1-51。
蘇全正,〈清代臺灣僧官制度與寺廟業佃關係〉,《臺灣古文書學會會訊》4,南投縣:臺灣古文書學會,2009.04,頁9-12。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佛光大辭典第三版名相釋文,http://www.hsilai.org/etext/。
中國佛教會網頁,http://www.baroc.com.tw/index.php。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自製講義。

課程輔導時間

每週二 19:00-20: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4 / 23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