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臺灣科技能源史(2009)
(Eng.) History of Taiwanese Science and Energy Technology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吳政憲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92
課程簡述 1. STS為近來科技史研究之基本架構,能源開發是近二百年人類文明重要運作基礎,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未來,我們的國家與社會、日常生活如何與能源逐步緊密結合。
2. 臺灣的能源開發,在全球能源開發與擴散中,亦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水力發電。故結合發電廠址之實地考察,認識在地觀點,探尋臺灣技術傳播中的科技與人文素材,特色與面向。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新能源如何被利用於深化,如何產生影響。其次,從實驗室到用戶端需要多少時間,又有那些變項會影響技術滲透的進程。
2. 各種發電方式都已不是科技專家的專利,透過更寬廣的論述,思考社會公民關照自身權益的可能。
1.史學研究能力
5.國際視野
50
50
專題探討/製作
參訪
討論
講授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第一篇:黑金:煤與石油
第1週:煤與工業革命
第2週:19世紀石油的全球開發
第3週:煤油:照明、捕鯨與環境代價
第4週:內燃機:20世前期汽車、航空與航海與石油導入
第5週:戰略資源與國際政治:20世紀後期的石油與文明
第6週:國家與石油公司:標準石油、英波石油、荷蘭殼牌的企業發展
第7週:石油與美元:中東地緣政治與石油發展
第8週:臺灣的石油夢:20世紀石油探勘與變遷
第9週:期中考週
第10週:哈伯特定律:油井、海洋油源到頁岩油
第二篇 :白金:水力發電
第11週:特斯拉與愛迪生: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的全球水力運用擴張
第12週:白金年代:20世紀臺灣水力發電與社會
第13週:水力發電工程原理概說
第14週:(現地參訪)濁水溪流域大觀、鉅工發電廠參訪
第三篇:綠金:核電與替代能源
第15週:原子能到核電:1960年代的全球擴散
第16週:利與弊的取捨:核電與臺灣社會
第17週:能源配比:太陽能與風電
第18週:期末考
學習評量方式
注意事項(選課前請務必詳閱)
1. 每週必定點名。
2. 同學對點名有疑(如有來卻被老師記成缺課)請於當次下課確認,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3. 最後一周上課應向老師確認全學期出席紀錄並更正,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4. 缺(曠)課一次學期總成績扣三分,補點扣1.5分。
5. 補點紀錄為缺課一小時計算。
6. 請假依學校規定。
7. 期末報告題目可自選,但需和課程大綱主題相呼應。
8. 書面報告(100%)、課堂參與(加分,如提問與專注度)及出席率(扣分,如經常以各種非學生手冊正當理由請假等)。
9. 書面報告不收紙本,請統一上傳學校i-learning系統,請於期限內上傳i-learning,不收紙本,逾期以基本分計算。
10. 報告是否已上傳i-learning請自行確認(此點很重要),以免造成成績落差的誤解。若有操作問題,可詢問教務處或計算機中心。
11. 若預期缺曠已達1/3,建議「停修」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 吳政憲,《臺灣來電:近代能源開發的故事》(臺北:向日葵,2005年2月出版)。
2. 吳政憲,《繁星點點:近代台灣電燈發展(1895-1945)》(臺灣師大歷史研究所專刊(29),1999)。
3. 吳政憲,《新能源時代:近代臺灣電力發展(1895-1945)》(臺北:花木蘭文化,2013年出版)(上、下冊)。
4. 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著、薛絢譯,《石油世紀》(臺北:時報出版,1991年10月初版一刷),668頁。
5. 吉爾瓊斯著、吳敏譯,《光之帝國——愛迪生、特斯拉、西屋的電流大戰》(臺北:商周出版,2017年12月初版)。
6. Stephen Leeb等著、王柏鴻譯,《石油衝擊》(臺北:時報出版,2007年8月初版一刷),278頁。
7. 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著、林茂昌譯,《我們的新世界》(臺北:大塊文化,2007年10月二版四刷),頁493-521。
8.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著、郭恆祺譯,《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臺北:商周出版,2007年4初版),頁1-85。
9. 詹姆斯・坎頓(James Canton)著、杜默等譯,《超限未來十大趨勢》(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7年10初版六刷),382頁。
10. 崔民選主編,《2007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一刷),522頁。
11. 萊昂納爾多‧毛杰里著、夏俊等譯,《石油!石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刷),304頁。
12. 弗里茲(Barbara Freese)著、時娜譯,《煤的歷史》(Coal:A Human History)(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178頁。
13. 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著、黃中憲譯,《歷史上的大暖化》(臺北: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初版首刷),299頁。
14. 臺灣科技與社會網絡計話畫群,《STS讀本一 科技渴望社會》(臺北:群學出版社,2004.10)。
15. Colin Chant,ed.Science,Technology and Everyday Life 1870-1950(New York.:The Open University,1990)
16. 大江志乃夫等編集,《殖民地化と產業化》(東京:岩波書店,1993)。
17. 查爾斯‧約瑟夫‧辛格 等主編,《技術史》(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參閱第Ⅵ卷 〈20世紀上部(約1900年至約1950年)〉之第2章「創新的源泉」、第3章「技術發展的經濟學」部份。
18. 傅大為,〈回答科學是什麼的三個答案〉,《回答科學是什麼的三個答案:STS、性別與科學哲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6年1月初版一刷),頁17-78。
19. 李育明,《認識綠色能源》(臺北:新自然主義,2007年12月)。
20. 蓋爾克里斯欽(Gale E. Chirstianson)著、達娃譯,《發燒地球200年》(臺北:野人文化公司,2006年7月),319頁。
21. 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等著、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譯,《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臺北:野人文化公司,2008年6月),219頁。
22. 隆納萊特著、達娃譯,《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顆樹是如何倒下的》(臺北:野人文化公司,2007年3月),頁204。
23. 艾倫.魏斯曼(Alan Weisman)著、劉泗翰譯,《沒有我們的世界》(臺北:木馬文化,2008年6月),335頁。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ppt或上傳本校i-learning
課程輔導時間
請事先以mail聯繫
w880818@yahoo.com.tw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4 / 26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