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古代中國的出土文獻(2049)
(Eng.) Excavated Text of Early China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游逸飛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91
課程簡述 隨著近數十年中國大陸考古學的勃興與發展,大量富有史料價值的出土文獻呈現在歷史學者眼前。先秦兩漢史的研究與教學涉及出土文獻,甚至以之為主要內容,已成常態。先秦與秦漢雖是兩個不同的斷代,但在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學術思想等領域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出土文獻尤其如此。然因先秦出土文獻的解讀須仰賴古文字學的訓練,秦漢出土文獻的內容與性質又與先秦多有不同,先秦與秦漢的出土文獻研究遂長期分化成兩個領域,幾成不相聞問之局。隨著古文字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文字編等工具書的編纂,歷史學者已可較為迅速有效地掌握古文字學的基礎知識;而隨著秦漢史研究的進展,學者也越來越需要進一步了解秦漢帝國的前身──商周王朝的歷史,藉此究明秦漢時期的歷史現象從何而來。本課程擬以秦漢出土文獻為主軸,上溯相關的先秦出土文獻,並介紹一定的古文字學與考古學基礎知識。為了較深入解讀先秦兩漢出土文獻的內容與性質,本課程擬分簡帛、石刻、金文與甲骨諸方面講授及研討。
簡帛就內容而言,可分典籍與文書兩大類。前者如郭店楚簡,大幅改變了學界對《老子》成書與流傳情形的認識;後者如里耶秦簡,讓我們首次窺見秦代洞庭郡陵縣的地方行政運作情形。就出土性質而言,簡帛又可分遺址簡與墓葬簡兩大類。前者如居延漢簡,讓我們瞭解兩千年前邊境戍卒的生活情況;後者如睡虎地秦簡,呈現了地方小吏的知識結構與精神面貌。本課程望較全面涵蓋簡帛的時代、地域、內容及出土性質等差異,同時反思目前簡帛分類的侷限。以出土於湖北墓葬的漢初張家山《二年律令》為例:律令屬於典籍抑或文書?作為隨葬品的法律是否能反映現實?漢初律令是否可當作秦代史料?經過特意摘錄的法律會否僅適用於當地?只有充分回答這些問題,出土簡帛才能成為更加精確可靠的史料,運用於歷史研究之中。為了充分汲取日本學界的簡牘文書學研究方法,本課程亦注重探討冊書、版牘、楬、觚等不同形制簡牘的異同,並安排考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居延漢簡,使學生對簡帛有更多直觀認識。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已公布的出土簡帛數目約十萬枚,已出土簡帛數目約二十萬枚,加上尚埋藏於地下的簡帛,簡帛學與戰國秦漢史的研究熱潮必會攀上新的高峰,本課程希望為學生打下「預流」的基礎。
除簡帛外,石刻、金文與甲骨亦為先秦兩漢出土文獻的重要類別。傳世的秦國石鼓文與漢碑是傳統金石學得以成立的重要文獻之一,近出漢碑與漢墓石刻亦透露大量漢代社會與政治史的訊息。戰國秦漢金文以「物勒工名」的官府銘刻為主,璽印與封泥更以官印為大宗,皆留下了豐富的官制與地理史料。西周春秋青銅器銘文是構建當時歷史的重要材料,殷墟甲骨更幾乎成為研究商代史的唯一文獻。本課程希望提供學生對先秦兩漢金石資料有一概括式的瞭解。
出土文獻同時也是出土文物。我們除了關注出土文獻的文字內容,亦應關注其物質形式及出土環境,方能更準確地理解其史料價值。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絕大部分沒有文字內容,但這並不意味其史料價值一定低於出土文獻。事實上出土文獻的性質經常憑藉沒有文字的出土文物做出判斷,而出土文物的圖象意涵同樣值得我們關注,作為史料的出土文物,不須文字便可獨立「說話」。因此研究戰國秦漢史的學者不僅要能解讀出土文獻,更須具備解讀出土文物所承載訊息的素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已屬考古學與藝術史的範疇,戰國秦漢史必須跨學科。本課程希望以帶有文字的漢代畫象石與曹操墓等出土文物為例,引領學生瞭解考古學與藝術史的基礎觀念,進而探討出土文物如何應用於歷史研究。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培養修課學生解讀先秦兩漢出土文獻的能力,並介紹一定的古文字學與考古學基礎知識。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理想版
周次 主題
一 研究舉隅:出土文獻與文物能改寫先秦兩漢史嗎?
二 秦漢簡帛概述
三 典籍簡:以馬王堆帛書為例
四 文書簡:以里耶秦簡為例
五 遺址簡:以居延漢簡為例
六 墓葬簡:以張家山漢簡為例
七 古文字學的基本方法
八 戰國簡:以包山楚簡與郭店楚簡為例
九 新出簡帛:以郴州晉簡為例
十 先秦兩漢甲骨金石資料概述
十一 金文:以戰國秦國兵器為例
十二 石刻:以漢碑為例
十三 璽印封泥:以徐州漢初楚國為例
十四 戰國秦漢出土文物概述
十五 考古遺址與墓葬:以曹操墓為例
十六 圖象:以漢代畫象石與壁畫墓為例
十七 文物參訪
十八 期末報告發表會

實際版
一 課程概述/出土文獻(考古材料)能改寫秦漢史嗎?
二 古代中國概述
三 秦漢出土文獻概述
四 西北簡牘文書概述
五 懸泉漢簡與懸泉置概述
六 天下、長安、西北——作為交通網絡節點的懸泉置
七 往來無白丁——懸泉置供應的飲食與往來人群
八 懸泉置的馬、廄與其他牲畜
九 懸泉置的官吏、人員與設備
十 懸泉置與郡縣官府
十一 懸泉漢簡所見文書行政
十二 懸泉置所見鄉里社會與經濟生活
十三 懸泉漢簡所見族群關係
十四 懸泉置的文化活動
十五 懸泉置的天時與自然環境
十六 懸泉漢簡所見的長安與漢廷
十七 懸泉漢簡所見的西域世界
十八 懸泉漢簡與秦漢史、中國史、世界史
十九 文物參訪
二十 期末考
學習評量方式
具體評量與配分方式將視授課情況調整。
「懸泉漢簡」研讀作業(20%):修課學生須自選至少一枚懸泉漢簡,說明基本內容,探討簡牘形制,盡可能復原其殘損的原貌,然後分析其史料價值,將之放進整個西北邊疆、整個漢朝天下與西域世界的脈絡去理解。作業提前繳交初稿者加分,初稿經授課教師批改後,期末繳交定稿,成績以定稿為準。歡迎同學自行分組撰寫作業。作業優異者,可與授課教師商量,爭取網路或紙本發表的機會。
期末考(一)(20%):出題範圍以授課教師的實際上課內容為主,具體題目會事先公布。
上臺報告/期末考(二)(20%):作業初稿分數較高者,優先上臺報告(限半小時),平時成績加分。未上臺報告者,期末總成績最高分89,且須撰寫期末考(二):介紹某次他人上臺報告的內容,與自己的作業比較,評析兩者的異同好壞,進一步整合探討懸泉漢簡的史料價值。
研究論著閱讀作業(20%):修課學生自選現代學者的懸泉漢簡及秦漢史學術論著各一種,撰寫摘要及評析。選擇範圍以授課教師所開的書目為主,欲選擇其他論著,請事前與授課教師溝通。
平時成績(20%):以平時上課的發言為主要給分依據。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一) 出土文獻(考古材料)能改寫秦漢史嗎?
[日]藤田勝久著,曹峰、[日]廣瀨薰雄譯,《《史記》戰國史料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08。
閻步克,《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9。
邢義田,《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2011。
邢義田,《地不愛寶:漢代的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11。
[日]冨谷至著,劉恒武、孔李波譯,《文書行政的漢帝國》,南京:江蘇人民,2013。
游逸飛,《戰國至漢初的郡制變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
巫鴻著,鄭岩、王睿等譯,《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三聯書店,2005。
巫鴻著,李清泉、鄭岩等譯,《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上海:上海人民,2009。
巫鴻著,柳揚、岑河譯,《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
邢義田,《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2011。
(二) 古代中國概述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上海:上海教育,2007。地理的中國
[日]渡邊信一郎著,徐沖譯,《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從日中比較史的視角出發》,北京:中華書局,2008。政治的中國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臺北:臺灣商務,1993。傳統學者如何看待文化的中國
余英時,《中國文化史通釋》,香港:牛津大學,2010。錢賓四弟子再談文化的中國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臺北:古楓,1986。學者受西學影響所見文化的中國
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臺北:聯經,2011。中國人如何理解中國
[日]溝口雄三著,于志嘉譯,〈日本人為何研究中國?〉,《新史學》第1卷第2期,1990,臺北,頁85-100。日本人如何理解中國
黃宗智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科文獻,2003。西方人如何理解中國
李零,《我們的中國》,北京:三聯書店,2016。
(三) 秦漢出土文獻概述
1. 史料
《中國簡牘集成》,蘭州:敦煌文藝,2001-2005。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簡》,北京:文物,1991。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1998。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門市博物館編,《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一):郭店楚墓竹書》,北京:文物,201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里耶秦簡(壹)》,北京:文物,2012。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2001。
裘錫圭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14。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處,〈湖南郴州蘇仙橋遺址發掘簡報〉,收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湖南考古輯刊(第八集)》,長沙:岳麓書社,2009,頁93-11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
鍾柏生、陳昭容、黃銘崇、袁國華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
容庚編,《秦漢金文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孫慰祖、徐谷富編,《秦漢金文彙編》,上海:上海書店,1997。
[日]永田英正編,《漢代石刻集成》,京都:同朋舍,1994。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北京:線裝書局,2009。
孫慰祖主編,《古封泥集成》,上海:上海書店,1994。
孫慰祖編,《兩漢官印匯考》,上海:上海書畫,1998。
周曉陸編,《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10。
楊廣泰編,《新出封泥彙編》,杭州:西泠印社,2010。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濟南:山東美術,2000。
中國畫像磚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磚全集》,成都:四川美術,2006。
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編,《米脂官莊畫像石墓》,北京:文物,2009。
徐光冀編,《中國出土壁畫全集》,北京:科學,201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陽縣文化局,〈河南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2010年第8期。
2. 概述與工具書
李均明,《古代簡牘》,北京:文物,2003。
劉國忠,《古代帛書》,北京:文物,2004。
李均明、劉國忠等,《當代中國簡帛學研究(1949-201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
胡平生、李天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武漢:湖北教育,2004。
[日]冨谷至著,劉恒武譯,《木簡竹簡述說的古代中國——書寫材料的文化史》,北京:人民,2007。
白於藍著,《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李均明,《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
劉信芳,《楚系簡帛釋例》,合肥:安徽大學,2011。
陳偉,《楚簡冊概論》,武漢:湖北教育,2012。
李守奎、賈連翔、馬楠,《包山楚墓文字全編》,上海:上海古籍,2012。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林澐,《古文字學簡論》,北京:中華書局,2012。
白冰,《中國金文學史》,上海:學林,2009。
陳挈,《商周金文》,北京:文物,2006。
趙超,《中國古代石刻通論》,北京:文物,1997。
趙超,《古代石刻》,北京:文物,2001。
曹錦炎,《古代璽印》,北京:文物,2002。
孫慰祖,《封泥:發現與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2。
張長壽、殷瑋璋,《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北京:中社科,2004。
劉慶柱、白雲翔編,《中國考古學:秦漢卷》,北京:中社科,2010。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2008。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文物春秋戰國史》彩色圖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文物秦漢史》彩色圖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2000。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北京:文物,2001。
[日]林巳柰夫著,唐利國譯,《刻在石頭上的世界:畫像石述說的古代中國的生活和思想》,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四) 西北簡牘文書概述
勞榦編,《居延漢簡.圖版之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7。
勞榦編,《居延漢簡.釋文之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漢簡.甲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
馬先醒、吳昌廉、張壽仁、劉欣、朱楠、陳鴻琦、張慧娟編,《居延漢簡》,臺北:簡牘學會,1981。
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編,《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簡牘整理小組編,《居延漢簡補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
簡牘整理小組編,《居延漢簡(一)至(四)》,臺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2014-2017。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北京:中華書局,1994。
張德芳、孫占宇等,《居延新簡集釋(一)至(七)》,蘭州:甘肅文化,2016。
魏堅主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聯合整理著,《額濟納漢簡》,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孫家洲編,《額濟納漢簡釋文校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肩水金關漢簡(壹)至(伍)》,上海:中西書局,2012-2016。
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編,《地灣漢簡》,上海:中西書局,2017。
[日]佐野光一編,《木簡字典》,東京:雄山閣,1985。
[日]大庭脩,《居延漢簡索引》,吹田:關西大學,1995。
李振宏、孫英民,《居延漢簡人名編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羅仕杰,《漢代居延遺址調查與衛星遙測研究》,臺北:臺灣古籍,2003。
李均明,《居延漢簡編年:居延編》,臺北:新文豐,2004。
吳礽驤,《河西漢塞調查與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勞榦等,《漢簡研究文獻四種(居延漢簡考釋.居延漢簡箋證.漢魏木簡義證.漢晉西陲木簡彙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沈剛,《居延漢簡語詞匯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日]西林昭一編,《簡牘名蹟選6 甘肅篇(一)〈秦.漢Ⅰ.新〉:天水秦簡.馬圈灣前漢簡.馬圈灣王莽新簡.額濟納居延前漢簡.肩水金關前漢簡.肩水金關王莽新簡.玉門花海前漢簡》,東京:二玄社,2009。
[日]西林昭一編,《簡牘名蹟選8 甘肅篇(三)〈漢Ⅲ〉:額濟納居延後漢簡》,東京:二玄社,2009。
[瑞]弗克‧貝格曼(Folke.Bergman)考察,博‧索馬斯特勒姆(Bo.Sommarström)整理,黃曉宏等譯,《內蒙古額濟納河流域考古報告:斯文‧赫定博士率領的中瑞聯合科學考查團》,北京:學苑,2014。
[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簡牘研究班編,《漢簡語彙:中國古代木簡辭典》,東京:岩波書店,2015。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北京:中華書局,1991。
汪濤、胡平生、吳芳思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上海:上海辭書,2007。
張德芳編,《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
饒宗頤、李均明,《敦煌漢簡編年考證》,臺北:新文豐,1995。
張德芳、石明秀 主編,《玉門關漢簡》,上海:中西書局,2019。

甘肅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武威漢簡》,北京:中華書局,2005。

[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譯,《漢簡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日]永田英正著,張學鋒譯,《居延漢簡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陳直,《居延漢簡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9。
郭偉濤,《肩水金關漢簡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五) 懸泉漢簡與懸泉置概述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雙全執筆),〈甘肅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0年第5期,北京,頁4-20。
胡平生、張德芳編,《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中國文物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懸泉月令詔條》,北京:中華書局,2001。
張俊民,〈敦煌懸泉置探方T0309出土簡牘概述〉,收於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頁394-406。
[日]西林昭一編,《簡牘名蹟選7 甘肅篇(二)〈漢Ⅱ.新〉:懸泉置前漢簡/帛書.馬圈灣漢簡.武威王莽新簡.武威後漢簡》,東京:二玄社,2009。
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懸泉漢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9。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9-12-1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70。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9-12-1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71。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9-12-1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77。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四)〉,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9-12-2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80。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五)〉,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9-12-23,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82。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六)〉,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9-12-3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88。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20-01-1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97。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八)〉,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20-01-1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504。
姚磊,〈《懸泉漢簡(壹)》綴合(九)〉,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20-03-04,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517。
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
張俊民,《敦煌懸泉置出土文書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
張俊民,《簡牘學論稿——聚沙篇》,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

馬智全,〈懸泉漢簡二十年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11年第5期,北京,頁39-48。
劉全波、李若愚,〈敦煌懸泉漢簡研究述評〉,《吐魯番學研究》2019年第1期,烏魯木齊,頁85-109。
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與懸泉置〉,收於氏著,《懸泉漢簡研究》,蘭州:甘肅文化,2009,頁38-48。
呂志峰,〈敦煌懸泉置考論———以敦煌懸泉漢簡為中心〉,《敦煌研究》2013年第4期,蘭州,頁66-72。
王偉,〈懸泉漢簡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09-02-24,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95。
姚磊,〈讀《懸泉漢簡(壹)》札記(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20-01-0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89。

[日]宮宅潔,〈秦代遷陵縣志初稿 : 里耶秦簡より見た秦の占領支配と駐屯軍〉,《東洋史研究》第75卷第1號,2016,京都,頁1-32。


(六) 天下、長安、西北——作為交通網絡節點的懸泉置
郝樹聲,〈敦煌懸泉里程簡地理考述〉,《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蘭州,頁102-107。
侯丕勛,〈懸泉和懸泉置歷史地理考述〉,收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歷史系編,《簡牘學研究(第二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頁263-269。
郝樹聲,〈敦煌懸泉里程簡地理考述(續)〉,《敦煌研究》2005年第6期,蘭州,頁63-68。
[日]宮宅潔著,李力譯,〈懸泉置及其周邊--敦煌至安西間的歷史地理〉,收於卜憲群、楊振紅編,《簡帛研究二○○四》,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頁391-429。
張經久、張俊民,〈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出土的「騎置」簡〉,《敦煌學輯刊》2008年第2期,蘭州,頁59-73。
李並成,〈漢敦煌郡境內置、騎置、驛等位置考〉,《敦煌研究》2011年第3期,蘭州,頁70-77。
石維娜,〈漢代敦煌諸置研究〉,收於咸陽師範學院、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所編,《秦漢研究: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刊(第五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頁223-229。
張俊民,〈漢代敦煌郡縣置名目考—以懸泉漢簡資料為中心的考察〉,收於咸陽師範學院、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所編,《秦漢研究: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刊(第九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頁73-86。
賈小軍,〈漢代敦煌郡驛置及道路交通考述〉,《絲綢之路研究集刊》2019年第2期,西安,頁184-199。

王子今,《秦漢交通史稿》增訂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王子今,《秦漢交通史新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譚其驤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

(七) 從懸泉簡看漢代驛站的糧草補給與往來人群

趙岩,〈論漢代邊地傳食的供給——以敦煌懸泉置漢簡為考察中心〉,《敦煌學輯刊》2009年第2期,蘭州,頁139-147。
宋眞,〈漢代的通行證制度與商人的移動〉,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09-06-2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96。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傳舍及傳舍制度〉,《魯東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煙臺,頁83-88。
王裕昌,〈漢代傳食制度及相關問題研究補述〉,《圖書與情報》2010年第4期,蘭州,頁149-151。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郵驛制度初探--以律令、制度簡為中心的考察〉,收於黎明釗編,《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香港:牛津大學,2012,頁317-340。
郭浩,〈西漢地方郵政「財助」問題芻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4年第4期,廈門,頁1-8。
張俊民,〈讀《懸泉漢簡(壹)》之傳文書札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20-02-2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514。
張俊民,〈讀《懸泉漢簡(壹)》之傳文書札記(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20-03-1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518。
李豔玲,〈漢代「穬麥」考〉,《敦煌學輯刊》2018年第4期,蘭州,頁116-124。

代國璽,〈秦漢的糧食計量體系與居民口糧數量〉,「簡帛網」,2018-04-14 23:05:0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53。
郭偉濤,〈漢代的出入關符與肩水金關〉,收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歷史系編,《簡牘學研究(第七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8,頁96-125。

趙寵亮,《行役戍備:河西漢塞吏卒的屯戍生活》,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八) 懸泉置的馬、廄與其他牲畜

張俊民,〈懸泉漢簡傳馬病死爰書及其他〉,收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287-298。
趙岩,〈由出土簡牘看漢代的馬食(修訂稿)〉,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09-07-15,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15。
趙莉,〈懸泉漢簡中的馬、馬政文書及相關問題〉,《發展》2012年第9期,蘭州,頁50-51。
張俊民,〈懸泉置出土簡牘文書所見的馬〉,收於張德芳、孫家洲編,《居延敦煌漢簡出土遺址實地考察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頁215-246。
孫富磊,〈懸泉漢簡《甘露二年病死馬書》所見驛置傳馬管理〉,《敦煌學輯刊》2019年第3期,蘭州,頁164-170。
李均明,〈通道廄考-與敦煌懸泉廄的比較研究〉,收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二輯)》,上海:中西書局,2011,頁255-266。
張俊民,〈懸泉漢簡廄嗇夫廄佐人名綜述〉,收於張德芳編,《甘肅省第二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頁175-199。
于洪濤,〈論敦煌懸泉漢簡中的「廄令」——兼談漢代「詔」、「令」、「律」的轉化〉,《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上海,頁141-150。

陳偉,〈秦與漢初律令中馬「食禾」釋義〉,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7-01-2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16。
袁靖,《中國動物考古學》,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九) 懸泉置的官吏、人員與設備

張俊民,〈敦煌懸泉出土漢簡所見人名綜述(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07.4.2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55。
張俊民,〈懸泉漢簡“置丞”簡與漢代郵傳管理制度演變〉,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09-12-14,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93。
張俊民,〈懸泉漢簡新見的兩例漢代職官制度〉,《敦煌研究》2015年第6期,蘭州,頁96-103。
張俊民,〈敦煌懸泉漢簡所見「適」與「適」令〉,《蘭州學刊》2009年第11期,蘭州,頁14-19、26。
牛路軍、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鼓與鼓令〉,收於敦煌研究院所編《敦煌研究》2009年2期,甘肅:蘭州,頁50-55。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赦令文書初探〉,收於卜憲群、楊振紅編,《簡帛研究二○一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頁107-123。

姚磊,〈肩水金關漢簡所見赦令研究〉,《社會科學》2019年第10期,上海,頁145-154。

安作璋、熊鐵基編,《秦漢官制史稿》二版,濟南:齊魯書社,2007。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十) 懸泉置與郡縣官府

張俊民,〈敦煌懸泉漢簡所見人名綜述(三)--以敦煌郡太守人名為中心的考察〉,收於卜憲群、楊振紅編,《簡帛研究二○○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頁116-144。
張俊民,〈有關漢代廣至縣的幾個問題———以懸泉置出土文書為中心的考察〉,收於咸陽師範學院、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所編,《秦漢研究: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刊(第七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頁55-71。
馬智全,〈漢代敦煌郡庫與西域戍卒兵物管理〉,《敦煌研究》2020年第1期,蘭州,頁123-127。

魏振龍,〈新莽時期居延的更名及隸屬關係考辨——以居延都尉爲中心〉,《出土文獻》2019年第2期,北京,頁341-353。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0。
鄒水杰,《兩漢縣行政研究》,長沙:湖南人民,2008。
[日]紙屋正和著,朱海濱譯,《漢代郡縣制的展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游逸飛,〈里耶秦簡所見的洞庭郡〉,《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61期,2015,香港,頁29-67。
[日]水間大輔,〈里耶秦簡〈遷陵吏志〉初探——透過與尹灣漢簡〈東海郡吏員簿〉的比較〉,收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十二輯)》,上海:上海古籍,2016,頁179-196。

......完整版請見Ilearning。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四13:00-15: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4 / 2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