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中國遊記選讀(3039)
(Eng.) Selected Readings of Chinese Travel Literature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侯嘉星 等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91
課程簡述 遊記、旅行指南是近年來受到史學界重視的新興主題,在人們的旅行經驗中,同時乘載了時間與空間的變化,在紀錄中也呈現出時代、社會的繽紛軌跡,值得細細品味閱讀。本課選擇各時期的遊記,藉由廣泛閱讀的過程,探討旅行者眼中的時空韻味,從而對文學與史學的結合有更深刻的認識。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能掌握與運用遊記、城市指南、旅遊書等多元史料。
2.通過多元視角,對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有更深刻地認識。
習作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作業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本課為選修課,每週2小時,閱讀與討論一部遊記的精華段落。課程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是「中國傳統的『遊觀』與山水」,介紹中國文化傳統中的遊記寫作演變;第二單元是「晚清視域下的日本」,主要是藉由晚清旅日文人的視野,讓我們感受當時的人如何看待日本;第三單元是「近代日本人的中國遊記」,京都學派的內藤湖南等人對中國社會文化有深刻體驗體驗,通過他們筆下,可以藉由他者的眼光認識近代中國。第四單元是「旅遊中的國族建構」,選讀晚清至民國中國旅遊書,觀看國族建構如何展現在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第五單元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選讀傳教士、學者等人的中國遊記,讓我們對世紀之初的中國有不一樣的視野。藉由這些文本,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理解時人如何觀看、想像這個世界,從而對文學史學產生體認與反思。

進度安排如下:
9/8課程介紹
9/15中國傳統的「遊觀」與山水(一):謝靈運詩選讀
9/22中國傳統的「遊觀」與山水(二):柳宗元遊記選讀
9/29中國傳統的「遊觀」與山水(三):宋人遊記詩文選讀
10/6晚清視域下的日本(一):羅森《日本日記》、王韜《扶桑遊記》、李筱圃《日本紀遊》
10/13晚清視域下的日本(二):何如璋《使東雜記》、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廣注〉
10/20晚清視域下的日本(三):駐外官員的詩詞繪景
10/27近代日本人的中國遊記(一):內藤湖南《禹域鴻爪》、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學記》
11/3近代日本人的中國遊記(二):芥川龍之介《中國遊記》
11/10近代日本人的中國遊記(三):異域的「中國」想像
11/17 旅遊中的國族建構(一):王雨亭《東北印象記》
11/24旅遊中的國族建構(二):吳振華《西北徒步之一瞥》
12/1旅遊中的國族建構(三):薛紹銘《黔滇川旅行記》
12/8旅遊中的國族建構(四):梁啟超《新大陸遊記》
12/15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一):莫里循《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
12/22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二):阿列克謝耶夫《1907年中國紀行》
12/29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三):Willian Geil《揚子江上的美國人》
1/5旅遊:時間與空間的交錯
學習評量方式
學期評量方式分為2種形式:
1.分兩次繳交選讀遊記之閱讀心得,每篇3000字(80%)。
2.學生需於課前閱讀指定文獻,並在課堂中參與討論及發言(2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林淑慧,《旅行文學與文化》,臺北:五南,2015。
2.陳室如,《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
3.陳室如,《晚清海外遊記的物質文化》,台北:里仁書局,2014。
4.王秀琳,《中國現當代旅遊文學研究》,台北:崧燁文化,2018。
5.巫仁恕、狄雅斯,《游道:明清旅遊文化》,台北:三民,2010。
6.張治,《異域與新學:晚清海外旅行寫作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5.蔡英俊,《游觀、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自然審美感受史的考察》,臺北,政大出版社,2018。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週二12:00-13:00、週三12:00-13:00,請先來信預約。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3 / 2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