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中西交通史(3056)
(Eng.)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 History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游博清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82
課程簡述 本課程主要討論明末以來中國與歐洲兩大文明之間相互接觸、碰撞、融合的歷史,課程將藉由故事性的題材和人物,包括西方的傳教士、商人、「中國通」、外交使節、駐華代表;中國的士大夫、行商、買辦、通事、水手等,透過實際的例子,讓修課同學對地理大發現以來,中外文化和文明的交流,雙方思想觀念體系的種種差異等議題,有更深層次地認知和體會。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涵育人文教育通才、培養專業史學人才、造就優秀歷史師資
1.史學研究能力
4.社會關懷
5.國際視野
40
30
30
講授
其他
討論
其他
測驗
出席狀況
書面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第01週 課程介紹
第02週 網路時代與中西交通史研究
第03週 歐洲傳教士與中國教徒
第04週 魏學濂與天主教
第05週 南明朝廷與天主教
第06週 歐洲中國風
第07週 英國東印度公司與中英貿易
第08週 馬戛爾尼使節團的特殊禮物
第09週 期中評量
第10週 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南中國海水文調查
第11週 廣州十三行行商
第12週 小斯當東與中英關係
第13週 鴉片戰爭前到歐洲的華人群體
第14週 西方醫學傳華
第15週 晚清來華傳教士與知識的傳播 I
第16週 晚清來華傳教士與知識的傳播 II
第17週 晚清到海外的華人
第18週 期末評量
學習評量方式
期中評量:40 %;期末評量:40 %;出席和課堂表現:20 %。(各部分視情形略為調整)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主要參考書目:
1. 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岳麓書社,1987)。
2. 王宏志,〈馬戛爾尼使華的翻譯問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 63,2009 年 3 月,頁 97-145。
3. 游博清、黃一農,〈天朝與遠人—小斯當東與中英關係 (1793-184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9,台
北:2010,頁1-40。
4. 黃一農,〈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覲禮之爭新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8本第1分,2007,頁
35-106。
5. 黃一農,〈龍與獅對望的世界—以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後的出版物為例〉,《故宮學術季刊》,卷21期2 (2003),頁
265-297。
6. 黃一農,《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7. 蘇精,《中國,開門!—馬禮遜及相關人物研究》(香港: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2005)。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延伸閱讀書目:
1. Paul A. Van Dyke, 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
3. 松浦章編,《近代東亞海域交流史》(台北:博揚文化,2010)。
4. Philip Curtain 著;鮑晨譯,《世界歷史上的跨文化貿易》(濟南:山東畫報,2009)。
5. Hosea B. Morse, 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26-29).
6. Frances Wood 著、劉潞譯,《帝國掠影:英國使團畫家筆下的中國》,(香港:中華書局,2007)。
課程輔導時間
請 email 討論時間。pcyu@dragon.nchu.edu.tw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3 / 28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