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歷史文獻學(2049)
(Eng.) History Bibliography and Textual Criticism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游逸飛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81
課程簡述 歷史學的基礎是史料,絕大多數歷史學領域的史料主體則是文獻。探討各種歷史學領域裡有哪些文獻,這些文獻各自的性質與功能,以及不同文獻應如何運用於歷史研究之中,便是歷史文獻學的基本範圍。然而文獻之於歷史,猶如滄海之一粟,這點在上古史領域尤其顯著。因此歷史文獻學不僅要了解文獻,更要了解文獻的侷限,如此才更能準確掌握文獻與歷史的關係。
本課程以《史記.南越列傳》為例,首先透過《漢書.藝文志》與《史記》,探討〈南越列傳〉在古代中國文獻中的定位。然後研讀〈南越列傳〉,培養同學閱讀古代中國文獻的基本能力。最後透過二十世紀以來的南越國考古發現,探討〈南越列傳〉的字裡行間及「空白」處,可能蘊含了哪些豐富的歷史訊息。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ABCD
1.史學研究能力
2.科技資源應用
3.溝通與表達
4.社會關懷
5.國際視野
40
0
0
30
30
參訪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周次 主題
一 課程概述/什麼是歷史文獻學?
二 《漢書.藝文志》概述
三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概述
四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春秋》概述
五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春秋.太史公》/《史記》概述
六 《史記.南越列傳》研讀
七 《漢書.南粵傳》研讀
八 南越傳其他相關文獻:《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等
九 閱讀歷史文獻的一些基本方法:文字、聲韻、訓詁、語法、版本等
十 南越國概述
十一 南越國首都番禺城概述
十二 南越王宮苑遺址概述
十三 宮廷裡的文字:南越木簡概述
十四 南越王:《西漢南越王墓》概述
十五 南越王的臣民:《廣州漢墓》《番禺漢墓》概述
十六 南越國的「地方」:廣西合浦港口、城址與墓地概述
十七 南越國的藩屬:廣西羅泊灣漢墓概述
十八 南越國的敵人:閩越國概述
十九 南越國的宗主:秦朝漢朝概述
二十 南越之前:嶺南先秦考古概述
二十一 南越之南:越南考古概述
二十二 南越之後:交州史與越南史概述
學習評量方式
具體評量與配分方式將視授課情況調整。
「從考古材料看《史記.南越列傳》」研讀作業(20%):請根據任何一種相關的考古材料,探討《史記.南越列傳》的任何一句話或「空白」。作業宜提前繳交初稿,經授課教師批改後,期末繳交定稿。歡迎同學自行分組撰寫作業。作業優異者,可與授課教師商量,爭取網路或紙本發表的機會。

期末考(一)(20%):出題範圍以授課教師的實際上課內容為主。


上臺報告/期末考(二)(30%/20%):作業初稿分數較高者,可上臺報告(限半小時)。未上臺報告者,須撰寫期末考(二):介紹某次他人上臺報告的內容,與自己的作業比較,評析兩者的異同好壞,進一步整合探討《史記.南越列傳》的任何一句話或「空白」。上臺報告超過十人,期末考周放溫書假。
論著閱讀(20%):修課學生自選歷史文獻學及南越國的現代論著各一種,撰寫摘要並評析。若能將兩者整合討論者尤佳,但不硬性要求。選擇範圍以授課教師所開的書目為主,欲選擇其他論著,請事前與授課教師溝通。歡迎同學自行分組撰寫作業。作業優異者,可與授課教師商量,爭取網路或紙本發表的機會。

平時成績(20%):以平時上課的發言為主要給分依據。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一) 主要參考書目
1. 課程概述/什麼是歷史文獻學?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含《古書通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廈門:鷺江,2003。
張舜徽,《張舜徽集:中國文獻學》,武漢:華中師大,2004。
[日]長澤規矩也著,梅憲華、郭寶林譯,《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北京:書目文獻,1990。
杜澤遜,《文獻學概要》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
曾昭芬、崔文印,《中國歷史文獻學》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黃永年,《古籍版本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 《漢書.藝文志》概述
陳國慶編,《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較全面的《漢書.藝文志》讀本
李零,《蘭臺萬卷--讀《漢書.藝文志》》(修訂版),北京:三聯書店,2013。根據出土簡帛重讀《漢書.藝文志》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出土簡帛古書的較完整梳理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1993。中國思想史的經典
錢穆,《中國思想史》,臺北:蘭臺,2001。有別於馮友蘭的另一種傳統觀點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2001。關注「一般思想」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增補第三版,北京:中社科,2006。較全面探討漢代思想
杜維運,《中國史學史第一冊》,臺北:杜維運,1993。鳥瞰先秦兩漢史學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學,1997。中國佛教史的經典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麥田文化,2004。探討一般宗教信仰
屈萬里,《先秦文史資料考辨》,臺北:聯經,1983。文獻學大家對先秦文獻的介紹及辨偽
王暉、賈俊俠,《先秦秦漢史史料學》,北京:中社科,2007。較全面介紹先秦兩漢史料

3.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概述
蒙文通,《經學抉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錢穆,《經學大要》,臺北:蘭臺,2000。
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朱維錚,《中國經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日]安井小太郎等編,連清吉、林慶彰譯,《經學史》,臺北:萬卷樓,1996。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王葆玹,《西漢經學源流》,臺北:東大出版公司,1994。
王葆玹,《今古文經學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4.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春秋》概述
趙伯雄,《春秋學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阮芝生,《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1969。
沈玉成、劉寧,《春秋左傳學史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阮芝生,〈論史記中的孔子與春秋〉,《臺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臺北,頁1-58。
陳蘇鎮,《《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

5.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春秋.太史公》/《史記》概述
[西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趙生群等點校,《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3。
[明]凌稚隆輯校,李光縉增補,有井範平補標,《史記評林》,臺北:地球,1992。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1998。
[日]水澤利忠,《史記會注考證校補》,東京:史記會註考證校補刊行會,1957-1970。
韓兆琦,《史記箋證》,南昌:江西人民,2004。
韓兆琦,《新譯史記》,臺北:三民,2011。
徐蜀編,《《史記》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北京圖書館,2004。
《二十五史補編》編委會編,《史記兩漢書三史補編》,北京:北京圖書館,2005。
施丁、廉敏編,《《史記》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2009。
阮芝生,〈司馬遷之心--「報任少卿書」析論〉,《臺大歷史學報》第26期,2000,臺北,頁151-205。
阮芝生,〈《史記.河渠書》析論 〉,《臺大歷史學報》第15期:慶祝夏德儀教授九秩華誕論文集,1990,臺北,頁65-80。
辛德勇,〈漳水十二渠始創者辨析〉,收於氏著,《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頁1-15。

6. 《史記.南越列傳》研讀
7. 《漢書.南粵傳》研讀
8. 南越國其他相關文獻:《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等
[南朝宋]范曄、[晉]司馬彪著,[唐]李賢等注,宋雲彬等點校,《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揚州:廣陵書社,2006。
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
張越編,《《後漢書》、《三國志》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9. 閱讀歷史文獻的一些基本方法:文字、聲韻、訓詁、語法等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曾運乾,《音韻學講義》2版,北京:中華書局,2011。
周何,《中國訓詁學》,臺北:三民書局,1995。
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修訂本,北京:語文,2001。

10. 南越國概述
張榮芳、黃淼章,《南越國史》修訂版,廣州:廣東人民,2008。
黃展岳,《南越國考古學研究》,北京:中社科,2015。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山大學歷史系、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編,《南越國史跡研討會論文選集》,北京:文物,2005。
林雅杰、陳偉武、亞興編,《南越陶文錄》,天津:天津人民美術,2004。

11. 南越國首都番禺城概述
12. 南越王宮苑遺址概述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廣州市南越國宮署遺址西漢木簡發掘簡報〉,《考古》2006年第3期,北京,頁3-13。
南越王宮博物館編,《南越國宮署遺址:嶺南兩千年中心地》,廣州:廣東人民,2010。
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南越宮苑遺址:1995、1997年考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2008。
劉瑞、李灶新,〈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2000年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2年第2期,北京,頁235-260。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廣州市南越國宮署遺址2003年發掘簡報〉,《考古》2007年第3期,北京,頁15-31。

13. 宮廷裡的文字:南越木簡概述
南越王宮博物館編,《南越木簡》,廣州:內部資料,2015。
黃展岳,〈南越木簡選釋〉,收於氏著,《南越國考古學研究》,北京:中社科,2015,頁234-244。
張俊民,〈南越國木簡090釋文再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07.5.3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73。
何有祖,〈廣州南越國宫署遺址出土西漢木簡考釋〉,《考古》2010年第1期,北京,頁78-80。
胡平生,〈南越宮署出土簡牘釋文辨正〉,收於氏著,《胡平生簡牘文物論稿》,上海:中西書局,2012,頁171-183。
何有祖,〈南越國宮署遺址西漢木簡已公布部分的釋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5.10.1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25。

14. 南越王:《西漢南越王墓》概述
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編,《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1991。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珍品圖錄》,北京:文物,2007。
麥英豪、黃淼章、譚慶芝,《廣州南越王墓》,北京:三聯書店,2005。
麥英豪,《南越文王墓》,北京:文物,2012。
黃展岳,《南越國考古學研究》,北京:中社科,2015。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山大學歷史系、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編,《南越國史跡研討會論文選集》,北京:文物,2005。

15. 南越王的臣民:《廣州漢墓》《番禺漢墓》概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編,《廣州漢墓》,北京:文物,1981。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廣州市番禺區文館會辦公室編,《番禺漢墓》,北京:科學,2006。

16. 南越國的「地方」:廣西合浦港口、城址與墓地概述
熊昭明,《漢代合浦港考古與海上絲綢之路》,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合浦縣博物館編,《合浦風門嶺漢墓--2003~2005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邱立誠編,《澄海龜山漢代遺址》,廣州:廣東人民,1997。
熊昭明、李青會,《廣西出土漢代玻璃器的考古學與科技研究》,北京:文物,2011。

17. 南越國的藩屬:廣西羅泊灣漢墓概述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編,《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北京:文物,1988。

18. 十八 南越國的敵人:閩越國概述
19. 十九 南越國的宗主:秦朝漢朝概述
20. 二十 南越之前:嶺南先秦考古概述
楊杰,《嶺南地區青銅時期文化研究》,北京:社科文獻,2011。
趙善德,《先秦秦漢時期嶺南社會與文化考索--以考古學為視角》,廣州:暨南大學,2014。
李龍章,《嶺南地區出土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2006。

21. 二十一 南越之南:越南考古概述
謝崇安,《滇桂地區與越南北部上古青銅文化及其族群研究》,北京:民族,2010。
李昆聲、陳果,《中國雲南與越南的青銅文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崔劍鋒、吳小紅,《鉛同位素考古研究--以中國雲南和越南出土青銅器為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22. 二十二 南越之後:交州史與越南史概述
陳國保,《兩漢交州刺史部研究:以交趾三郡為中心》,昆明:雲南大學,2010。
周永衛、鄧珍、萬智欣、溫淑萍,《秦漢嶺南的對外文化交流》,廣州:暨南大學,2014。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4 / 24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