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現代公民與社會實踐(0255)
(Eng.) Moder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Practice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黃馨慧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現代公民應能意識對於社會、國家發展、國際事務等有敏銳觸覺及責任感,並基於自身倫理道德與法治精神,能自覺參與、貢獻及發展公共生活。其所形塑的意識與文化,是民主社會的寶貴資產,其彰顯民主、人權、平等、自由等根本良善理念。本課程希冀學生能以公民身份出發,人人能依自身專業進行社會參與,面對生活世界中的真實情境,進而解決實務問題,就是現代公民應該做的社會實踐。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提升學生國際視野並重視永續發展課題。
2. 具備團隊合作與解決真實問題之社會實踐能力。
3.溝通能力
4.創新能力
5.國際視野
6.社會關懷
25
25
20
30
專題探討/製作
討論
講授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實作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概要與介紹
第2週 社會實踐前言:如何破除刻板印象
第3週 社會實踐現況:民主與社會的關係
第4週 社會實踐現況:我對民主的實踐
第5週 社會實踐的現況:青銀共居理論
第6週 社會實踐的現況:青銀共居的可能
第7週 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世界
第8週 社會實踐的方法:地方創生理論概說
第9週 社會實踐的方法:聯想力
第10週 社會實踐的方法:心智圖的運用
第11週 社會實踐的方法:中興地域創生的想像
第12週 社會實踐的藍圖(I):一頁企劃
第13週 社會實踐的藍圖(II):一頁企劃
第14週 期末分組報告(I)
第15週 期末分組報告(II)
第16週 行憲紀念日放假
自主學習
內容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出席(20 %)
■討論(40 %)
■報告(4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華妮塔‧布朗、大衛‧伊薩克(2007)。世界咖啡館(高子梅譯)。臺北市:臉譜。
劉俊裕(2007)。文化全球化:一種在地化的整合式思維與實踐。國際文化研究,3(1),1-30。
璐蒂‧泰鐸(2017)。轉型正義: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轉移(鄭純宜譯)。臺北市:商周。
木下齊(2017)。地方創生:小形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張佩瑩譯)。臺北市:不二家。
河合雅司(2018)。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林詠純、葉小燕譯)。臺北市:究竟。
胡雅茹(2018)。心智圖超簡單:一張紙、一隻筆,教你如何繪製有系統的心智圖。臺北市:晨星。
神尾文彥、松林一裕(2018)。地方創生2.0(王榆琮譯)。臺北市:時報。
周婉窈(2019)。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臺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
卡拉米‧卡文迪許(2020)。百歲時代:當人生百歲成為常態,我們該如何活得更好?(高霈芬譯)。臺北市:三采。
陳美伶(2021)。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臺北市:天下文化。
陳慧玲、林惠君、邵冰如、彭漣漪(2021)。與世界一起變好:北醫大實踐SDGs的故事。臺北市:天下文化。
克里斯汀‧魯德(2022)。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學(林俊宏譯)。臺北市:馬可孛羅。
吳媛媛(2022)。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臺北市:奇光。
筧裕介(2022)。地方創生×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陳令嫻譯)。臺北市:裏路。
蟹江憲史(2022)。SDGs:我們想要的未來【2022增訂版】:17項永續發展目標&國際實踐範例(沈盈盈譯)。臺北市:幸福綠光。
張瑞剛(2022)。SDGs與台灣教育場域實踐。臺北市:全華圖書。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教師自行編製
課程輔導時間
另行公告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3.健康與福祉   11.永續城市   16.和平與正義制度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6/26 12:54:34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8 / 30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