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科技、社會與文化(4058)
(Eng.) Technology, Society and Culture
開課單位 台文學士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林志龍
選課單位 台文學士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32
課程簡述 今日是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本課程希望促發學生思考科技發展對社會文化的正面或負面影響。除了使用理論教授和經驗研究引導學生討論科技與社會文化的多重關係,本課程還強調參與,希望學生以使用者的身分實踐理論,分享使用者經驗。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具備文化研究與科技研究跨學科整合能力
2. 具備歷史與批判分析閱讀文獻與理論能力
1.基礎專業知能
2.跨領域組織能力
3.跨文化視野
30
50
20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導論
第2週 科技與人文的交會
第3週 科技與人文的交會
第4週 現代科學的起源
第5週 現代資訊社會
第6週 第一次期中考
第7週 校慶及運動會補假
第8週 Ruby Sparks (2012)
第9週 傳統與創新
第10週 科技政策與公民參與
第11週 Contagion (2011)
第12週 第二次期中考試
第13週 日常生活實踐
第14週 分組報告
第15週 分組報告
第16週 分組報告
第17週 期末考
第18週 自主學習(複習本學期上課內容- 推薦閱讀:王秀文,〈從廚房科技看天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29期(2004),頁61-68。)
自主學習(複習本學期上課內容-推薦閱讀:傅大為,〈家電、家用科技裡的性別政治〉《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29期(2004),頁57-60。)
學習評量方式
小組報告成績佔總成績20%,兩次期中考和期末考各出三題申論題回答兩題,滿分各20分,回答超過兩題扣總成績10分,佔總成績60%,期末考缺考總成績0分計算,平日表現佔總成績20%。
修課同學可就自主學習週研究心得製作報告於學期結束前繳交,學期總分酌情加分。
點名未到且未請假每次扣總成績十分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陳恒安,〈科學中的隱喻〉《科學發展》420期 (2007年12月),頁86-87。
陳恒安,〈通往科技新知的另一條途徑〉《科學發展》363期 (2003年3月),頁84-85。
郭永斌、陳詠欣,〈女人真的比男人長舌嗎〉《科學發展》425期 (2008年5月),頁61-63。
郭文華,〈科技與日常生活〉《科學發展》354期 (2002年6月),頁76-78。
李尚仁,〈從使用的觀點看科技與戰爭〉《科學發展》404期 (2006年8月),頁82-83。
李尚仁,〈醫療專業化的曲折道路〉《科學發展》482期 (2013年2月),頁82-84。
李尚仁,〈生物科技能解決糧食問題嗎?科技決定論的盲點〉《科學發展》364期 (2003年4月),頁82-83。
林宜平,〈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流行病學研究的利益與衝突〉《科學發展》437期 (2009年5月),頁81-83。
郭文華,〈Shall We 共舞?人機互動的社會脈絡〉《科學發展》567期 (2020年3月),頁78-80。
王秀文,〈從廚房科技看天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29期(2004),頁61-68。
傅大為,〈家電、家用科技裡的性別政治〉《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29期(2004),頁57-60。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上課說明
課程輔導時間
另約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3.健康與福祉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2/25 08:20:10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0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