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詩法研究(6015)
(Eng.) Poetic Grammar
開課單位 中文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李建福
選課單位 中文系 / 碩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屬辭章學系統之古典詩學,其教學目標有二:
(一)藉由討論中國古典詩之形式結構、章法意境、理論主張,以奠定古典詩學研究之專業基礎;
(二)經由古代各類作品及理論之結合探討,熟悉實際批評之各種詩法理論綜合運用,以期融會貫通。
務求達到具備鑑賞與評論古典詩之專業素養,以深入研究古典詩。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本課程屬辭章學系統之古典詩學,其教學目標有二:
(一)藉由討論中國古典詩之形式結構、章法意境、理論主張,以奠定古典詩學研究之專業基礎;
(二)經由古代各類作品及理論之結合探討,熟悉實際批評之各種詩法理論綜合運用,以期融會貫通。
務求達到具備鑑賞與評論古典詩之專業素養,以深入研究古典詩。
3.具備文學鑒賞與應用之能力。
4.具備文化鑑賞與寫作之能力。
50
50
專題探討/製作
習作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
一、詩法格律概說:以張夢機教授《古典詩的形式結構》為主教材,李炳南教授《詩階述唐.聲調舉隅》、王力先生《漢語詩律學》、蔣紹愚先生《唐詩語言研究》、何文匯先生《詩詞曲格律淺說》為輔,並參考其他各家詩法格律專著。約分以下十類範疇:
1.字聲之平與仄:⑴何謂四聲⑵中古聲調與國語聲調關係⑶古今平仄異讀和平仄兩讀⑷根據國音辨識入聲的方法
2.詩韻之叶與襯:⑴什麼是韻、韻部⑵近體詩的用韻─平水韻⑶近體詩的襯韻現象⑷詩韻「八戒」和「八病」⑸和詩三義:次韻、用韻、和韻
3.調譜之正與偏:⑴基本句型產生的三原則:調平仄、正黏對、守韻位⑵近體詩的正調基本句型
4.聲律之拗與救:⑴近體詩的句型與拗救類型⑵失對與失黏⑶「古詩常識」與「古詩聲調譜」⑷「入律古風」與「古風式律詩」
5.對偶之體與用:⑴對仗的原則及舉例⑵對仗的種類和方法
6.命題之簡與繁:⑴詩題以精絜為貴⑵句中夾注和題下作注
7.章法之常與變:⑴起承轉合⑵腹聯大轉⑶合筆見意
8.欣賞之學與悟:⑴詩的通俗與艱深⑵增進學識以拓悟境⑶熟知詩法以窺詩境⑷瞭解作者以明心境
9.作品之析與評
10.理論之研與思

二、分組報告研討:依選課人數分組,以概說十類為範疇,各組自選主題報告並討論。
1.報告前一週,報告者先發報告大綱,務求綱領清晰,引用詳明,資料齊備,以便同學事先充分準備。
2.後一組擔任特約討論,亦須當場印發評論大綱,評其優劣,並提出疑問及解決方法。再由報告者提出解釋說明,互相討論。
3.其他同學則參與共同討論。最後由教師綜合講評。
4.報告者於事後作適當之修正,並以論文格式提交報告授課教師評分。
上學期進度:
第01週:字聲之平與仄1
第02週:字聲之平與仄2
第03週:字聲之平與仄3
第04週:詩韻之叶與襯1
第05週:詩韻之叶與襯2
第06週:詩韻之叶與襯3
第07週:調譜之正與偏1
第08週:調譜之正與偏2
第09週:調譜之正與偏3
第10週:聲律之拗與救1
第11週:聲律之拗與救2
第12週:聲律之拗與救3
第13週:對偶之體與用1
第14週:對偶之體與用2
第15週:對偶之體與用3
第16週:對偶之體與用4

下學期進度:
第01週:命題之簡與繁
第02週:章法之常與變1
第03週:章法之常與變2
第04週:章法之常與變3
第05週:章法之常與變4
第06週:欣賞之學與悟
第07週:作品之析與評
第08週:理論之研與思
第09週:分組報告及研討1
第10週:分組報告及研討2
第11週:分組報告及研討3
第12週:分組報告及研討4
第13週:分組報告及研討5
第14週:分組報告及研討6
第15週:分組報告及研討7
第16週:分組報告及研討8
--------------------------------------------------------------------------------------------------------------
第01週:字聲之平與仄1
第2週 字聲之平與仄2
第3週 字聲之平與仄3
第4週 詩韻之叶與襯1
第5週 詩韻之叶與襯2
第6週 詩韻之叶與襯3
第7週 調譜之正與偏1
第8週 調譜之正與偏2
第9週 調譜之正與偏3
第10週 聲律之拗與救1
第11週 聲律之拗與救2
第12週 聲律之拗與救3
第13週 對偶之體與用1
第14週 對偶之體與用2
第15週 對偶之體與用3
第16週 對偶之體與用4
自主學習
內容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1.分組報告、特約討論及綜合討論之表現70%
2.繳交書面修訂報告。3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教本:
⑴張夢機教授《古典詩的形式結構》,駱駝出版社,1997.7
⑵李炳南教授《詩階述唐》,青蓮出版社,民63.9,民82.9再版
⑶周振甫教授《詩詞例話》,五南圖書公司,民83.5
⑷其他詩法格律專著甚多,擬先由教師介紹推薦幾種,再由師生共同商定擇用。
2.補充講義:依授課需要適時補充。
01.《詩詞例話》(卷一:欣賞與閱讀編;卷二:寫作編;卷三:修辭編;卷四、卷五:風格編‧文藝論),周振甫著,五南圖書公司,民83.5 (原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9,1979.5二版,1990.8北京版。臺北市:學海出版社,民73.1)
02.《詩階述唐(聲調舉隅〔附吟誦常則〕、詩惑研討隨筆、鱗爪概談) 》,李炳南著,青蓮出版社,民63.9,民82.9再版
03.《遺山論詩詮證》,王禮卿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65.4
04.《漢語詩律學》,王力著,香港中華書局,1976.5正體字初版,1994.11再版
05《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張夢機著,駱駝出版社,1997.7(尚友出版社,民70.12)
06.《中國詩學》(全四冊),黃永武著,巨流圖書公司,民71.12
07.《文心雕龍通解》(上、下冊),王禮卿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委員會主編,黎明文化公司,民75.10
08.《詩與詩學》,杜松柏著,洙泗出版社,民79.12
09.《唐詩語言研究》,蔣紹愚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5
10.《古典美學傳統與詩論》,王英志著,南京出版社,1991.4
11.《中國詩學體系論》,陳良運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7
12.《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叢書》(山水田園詩派、新樂府詩派、桐城派、性靈派、韓孟詩派、公安派等),鍾林斌、李文祿主編,遼寧大學,1993.1-2001.12
13.《中國詩歌史論叢書》(全九冊),張松如主編,吉林教育,1995.12
14.《中國古典詩學理論史》(修訂版) 蕭華榮 華東師大,1996.4,2005.12
15.《中國詩學的基本觀念》,張方著,東方出版社,1999.5
16.《中國美學範疇叢書》,蔡鍾翔、鄧光東主編,百花洲文藝,2001.10-2006.3
17.《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蔣寅著,北京中華書局,2003.3
18.《中國古代詩法綱要》,易聞曉著,齊魯書社,2005.7
19.《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詩歌卷)》,黃霖主編,東方出版中心,2006.1
20.《中國古代詩歌研究論辨》,檀作文等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5
21.《中國詩論史》(上中下),霍松林主編,漆緒邦、梅運生、張連第著,黃山書社,2007.1
22.《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全4冊) 徐中玉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8
【另編有〈「詩法研究」參考書目〉可供參考。】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補充講義另編,隨進度使用。
課程輔導時間
1.利用上課前後一小時,或其他課後時間均可。
2.最好事先約定時間,並說明問題所在,以便準備,提高效率。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9/07 23:58:58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