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增進醫療知識:使學生了解常見疾病的成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方式。
2.建立健康觀念:認識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
3.理解臨床實務:透過醫師臨床經驗分享,連結醫學理論與實際案例,提升對醫療專業的理解。
4.強化衛教能力:學習如何將醫療資訊轉化為易懂的健康教育知識,應用於自身及社會大眾。
5.培養跨領域素養:結合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醫療人文,提升學生對健康議題的全面性思考與社會責任感。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課程簡介與課程目標 |
第2週 |
人生三高進行曲與糖尿病的人生 |
第3週 |
生病要怎麼吃成藥? |
第4週 |
免疫細胞治療與研發 |
第5週 |
主題確認中 |
第6週 |
炎上-常見膽道系統疾病介紹 |
第7週 |
安倍首相的難題-發炎性腸道疾病介紹 |
第8週 |
歸剛ㄟ-功能性腸道疾病介紹 |
第9週 |
吃中藥有效嗎? |
第10週 |
抽個血來驗癌症吧 |
第11週 |
瞄準…再發射! 肺癌精準醫療 |
第12週 |
肺癌篩檢 |
第13週 |
乳癌 |
第14週 |
肺炎的診斷及治療 |
第15週 |
主題確認中 |
第16週 |
行憲紀念日放假,期末考擇期考試 |
自主學習 內容 |
   02.閱覽產業及學術相關多媒體資料
|
|
學習評量方式 |
出席狀況 (30%): 依據每週上課出席情形及課堂參與度評分,缺席將影響成績。
書面報告 (40%): 以課程主題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內容需包含資料蒐集、分析與個人觀點,並於期末繳交。
作業 (30%): 依授課教師安排完成指定作業,評估學生對課程內容之理解與應用能力。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課程輔導時間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