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實用漢字學(0379)
(Eng.) Han Characters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林清源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52
課程簡述 漢字是漢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活動中,為了記錄漢語,逐漸創造累積而成的書寫符號體系。這套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沿用至今,未曾中斷,為漢民族交流思想和保存信息的主要媒介。認識漢字的表意文字特點及其構形演變歷程,一方面有助於理解先民認識宇宙萬物的觀點,另一方面也可藉此理解漢語詞義發展演變的過程。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一、認識漢字的歷史及其特點。
二、認識漢字的構形演變規律。
三、認識常用漢字的形體結構。
四、認識大陸簡化字的利弊得失。
1.人文素養
2.科學素養
3.溝通能力
4.創新能力
5.國際視野
6.社會關懷
75
0
25
0
0
0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第一講 漢字的歷史
第二講 漢字的演變
第三講 常用漢字構形解析
第四講 大陸簡化字評價
學習評量方式
小組報告30分,個人報告10分,筆試30分,出席狀況30分。
學習態度加減10分,加分作業另計。
每堂點名,缺席六次(含)扣考。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
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瀋陽:遼寧人椿版社,2012。
季旭昇:《說文新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王立軍等:《漢字運用通則》,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王作新:《漢字結構系統與傳統思維方式》,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
林西莉:《漢字王國—講述中國人和他們的漢字的故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劉志成:《文化文字學》,成都:巴蜀書社,2003。
何九盈:《漢字文化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蘇新春:《漢字文化引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周有光:《漢字和文化問題》,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王貴元:《漢字與歷史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何金松:《漢字文化解讀》,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姚淦銘:《漢字心理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28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