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
課程名稱 | (中)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1504) | ||||||||
(Eng.)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of Taiwan | |||||||||
開課單位 | 文創學程 | ||||||||
課程類別 | 必修 | 學分 | 2 | 授課教師 | 蘇全正 | ||||
選課單位 | 文創學程 / 進修學士班 | 授課使用語言 | 中文 | 英文/EMI | N | 開課學期 | 1052 | ||
課程簡述 | 課程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透過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發展背景和歷程之瞭解,使學生清楚認知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之重要性及其文化意義,兼及如何保存維護,並遵循國際憲章與世界接軌,同時增進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環境、族群互動的瞭解。 主要內容: 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事業的發展源流,及國際憲章與世界遺產的管理維護。 2.相關文獻研讀及案例講解、文化資產保存實務,配合現地參觀。 3.臺灣法定文化資產與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田野觀察記錄與評估。 |
||||||||
先修課程名稱 | 課程含自主學習 | N |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
1.了解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與管理的觀念與行動。 2.了解多元文化觀點的文化資產保存思潮與國際憲章。 |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
1.課程介紹;文化資產的定義 (課堂講述) 2.臺灣開發史概說、臺灣社會文化與常民生活 (課堂講述、影視教學) 3.戰前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事業的發展與成果 (課堂講述、影視教學) 4.戰後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事業的發展與現況(一) (課堂講述、影視教學) 5.戰後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事業的發展與現況(二) (課堂講述、影視教學) 6.文化資產保存與國際憲章(一) (課堂講述、文獻研讀) 7.文化資產保存與國際憲章(二) (課堂講述、文獻研讀) 8.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成果─認識世界遺產 (課堂講述、影視教學。期中複習。) 9.期中考 (考試、繳交期中讀書心得報告。) 10.《文化資產保存法》解析: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古蹟與歷史建築(課堂講述、戶外教學) 11.《文化資產保存法》解析:第三章遺址、第四章文化景觀 (課堂講述、案例討論) 12.《文化資產保存法》解析:第五章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課堂講述、案例討論) 13.《文化資產保存法》解析:第六章古物、第七章自然地景 (課堂講述、案例討論) 14.《文化資產保存法》解析:第八章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課堂講述、案例討論) 15.《文化資產保存法》解析:第九章獎勵、第十章罰則、第十一章附則;相關子法 (課堂講述、案例討論) 16.《文化資產保存法》解析: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總體營造、文化產業之推廣與運用 (課堂講述、影視教學) 17.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事業的展望與反省 (課堂講述、期末複習。) 18.期末考 (另繳交期末報告) |
||||||||||||
學習評量方式 | ||||||||||||
1.以期中成績(30%)和期末考成績(40%)及平時成績(30%)三項為學期成績,並按學則規定計算成績。 2.以作業(讀書心得、書面報告或小考,20%)、討論情形及出席狀況(10%)為平時成績。 出席:平時重視學習態度與出席率,根據點名缺席率,一次扣平時成績1分,遲到累積三次者扣1分,但預先已准假者不在此限。 作業: (1)於學期初進行有關《文化資產保存法》或《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 研讀後於期中(第8週)繳交心得報告。 (2)期中階段繳交戶外教學心得報告。 (3)期末報告(第17週)以自己家鄉的文化資產,其現況和保存維護為例,寫下自己實地走訪的感想或評論。 |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
94年2月5日修訂之《文化資產保存法》,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 葛藍•艾波林著,劉藍玉譯:《文化遺產─鑑定、保存與管理》,臺北市:五觀出版社,2005。 傅朝卿翻譯•導讀:《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臺南市: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2。 林會承主編:《2002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古物•古蹟•歷史建築》,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 林會承主編:《2003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古物•古蹟•歷史建築》,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4。 林會承主編:《2004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古物•古蹟•歷史建築》,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5。 林會承主編:《2005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古物•古蹟•歷史建築》,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6。 林會承主編:《2006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古物•古蹟•歷史建築》,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7。 王惠君主編,《200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會論文選輯》,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 楊仁江,《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檔案圖說》,臺北市:內政部,1991。 楊仁江,《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檔案圖說》,臺北市:內政部,1991。 楊仁江,《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臺北市:內政部,1991。 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北市:內政部,1995。 洪慶峰、黃世輝、莊雅仲等編輯:《文建會第一屆文化資產博覽會活動成果專輯》,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 洪慶峰、黃世輝、莊雅仲、廖志中等編輯:《文建會第一屆文化資產博覽會經驗交流暨實務座談會會議專輯》,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 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4。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2。 林礽乾等總編輯:《臺灣文化事典》,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04。 劉益昌:《存在的未知─臺中地區的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 郭宏編著,《文物保存環境概論》,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01。 陳其南,《社區總體營造與生程學習》,臺北市:文化環境基金會,1995。 曾梓峰,《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暨社會效益研究》,臺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自製講義。 |
||||||||||||
課程輔導時間 | ||||||||||||
週二19:00-20:00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 ||||||||||||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 |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2 / 03 |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