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藝術與歷史(7739)
(Eng.) Study of Art and History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范姜士璁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碩專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是碩士在職專班的選修課程。雖然課名為「藝術與歷史」,但這並非一門有關藝術或藝術史有關的課程。由於授課教師的所學有限,本課程的內容實際上將更貼近「歷史」與「藝術品」,或更精確地說,「歷史」與相關「文物」,包括石雕、印章、遺跡與手稿等介紹。因此,本課程將盡可能地選用不同主題/材質的文物,呈現歷史上的重要發展與主題。
本課程涵蓋的時間上約略從青銅器時代起(c. 4000-3000 BCE),以迄歐洲的古典(c. 500 BCE-500 CE)與中世紀時期(c. 500 CE-c. 1500 CE)。課程進度請參閱各週時程。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對上古、古典與中古時期的重大發展與重要文物有基本了解。
2. 認識史料、歷史及呈現方式的多樣與複雜。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上古(一):文明初現(1)
第2週 上古(一):文明初現(2)
第3週 上古(二):城市、王國與帝國(1)
第4週 上古(二):城市、王國與帝國(2)
第5週 古典(一)從承繼到傳播(1)
第6週 古典(一)從承繼到傳播(2)
第7週 古典(二)羅馬人,羅馬事(1)
第8週 古典(二)羅馬人,羅馬事(2)
第9週 古典(三)新元素與轉型(一)(1)
第10週 古典(三)新元素與轉型(一)(2)
第11週 中古(一)新元素與轉型(二)(1)
第12週 中古(一)新元素與轉型(二)(2)
第13週 中古(二)文化世界(1)
第14週 中古(二)文化世界(2)
第15週 中古(三)古典與中世紀的交會:君士坦丁堡
第16週 期末考
自主學習
內容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出席:10%
期末考(open book):30%
個人作業(1500-2000字,擇定任一有興趣的文物,介紹其背景與特色,須附上參考書目),與口頭報告(5-10分鐘):各30%,共6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本課程並無指定教科書,對此段歷史有興趣,想要進一步了解者可參考以下著作。
文從蘇等譯,《世界文明史 前篇:從史前時代到前近代》,臺北:五南文化,2009。
邢義田 編譯,《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 (一)》,臺北:聯經出版,1987。
蒲慕州,《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二版),臺北:麥田出版,2017。
蒲慕州,《西洋上古文化-探索與反思》,臺北:三民書局,2009。
蒲慕州 編譯,《尼羅河畔的文采-古埃及作品選》,臺北:遠流出版,1993。
近年翻譯(馬可孛羅、臺灣商務、八旗文化等)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自編講義
課程輔導時間
週二14:10-16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5.性別平等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9/11 08:36:56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