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修習者在學期終了之際,當能夠掌握:(1)「去碳化」與國際衝突或合作的關係;(2)「去碳化」與國家安全的關聯性;(3)落實「去碳化」的各種治理模式或方法;(4)「去碳化」對於國際關係研究的影響。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去碳化:全球不可逆的趨勢
|
第2週 |
碳排量與國家安全的關聯性
|
第3週 |
碳排的國際規範與國家責任
|
第4週 |
削減碳量的技術面:能源轉型
|
第5週 |
再生能源的政治經濟學
|
第6週 |
氫能的政治經濟學
|
第7週 |
核能的政治經濟學
|
第8週 |
化石燃料的功與過:回顧、反省、批判
|
第9週 |
削減碳量的制度面:公正轉型
|
第10週 |
碳權與碳交易
|
第11週 |
碳稅/碳費與碳關稅
|
第12週 |
碳預算的風險管理
|
第13週 |
不遺落任何一個人:結果正義 vs 程序正義
|
第14週 |
人類經濟活動的典範轉移
|
第15週 |
國家安全的明天:受制於「碳」或因「碳」得福?
|
第16週 |
各小組課堂報告 |
自主學習 內容 |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02.閱覽產業及學術相關多媒體資料    03.製作專題報告    05.參與本校各單位舉辦之各類工作坊活動
|
|
學習評量方式 |
a. 學習效果報告 (27%)
b. 書評 (23%)
c. 期末報告 (40%)—以全學期為時程,共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於學期中繳交,佔15%。授課者會認真地回應各小組提交的研究主題(含研究設計),並給予修正建議。各小組應在第二階段的報告內容中做出實質調整、修正或辯駁,以具體地改善報告品質。完稿應於學期最後一週的課堂上以口頭方式提交(可使用PPT)。
d. 課堂討論 (10%)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1. Daniel J. Fiorino,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Policies and Politics for a Zero-Carbon World (Polity, 2022).
2. Michael Lenox and Rebecca Duff, The Decarbonization Imperative: Transforming the Global Economy by 2050 (Stanford Business Books, 2021).
3. Mathis Wackernagel, Bert Beyers, and Katharina Rout, Ecological Footprint: Managing Our Biocapacity Budget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19).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TBA |
課程輔導時間 |
歡迎修課者透過Email聯繫:)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07.可負擔能源   11.永續城市   13.氣候行動   16.和平與正義制度 | 提供體驗課程: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