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東亞美術史(0351)
(Eng.) Art History in East Asia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蕭怡姍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102
課程簡述 本課程以亞洲範圍,是一門理論與實作兼具的課程。分別探討三世紀至十九世紀之間,台灣、日本與韓國在美術史發展的進程與變化。從亞洲藝術的基礎概念出發,並拓展到日本與韓國美術,進行有系統的討論與兼具各種媒材的創作練習。並在每一時期選擇重要的專題來進行習作,以瞭解該地區美術圖像、風格的具體變遷。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理解亞洲藝術史基礎。
2.具備亞洲地區-台灣、日本、韓國的基本美術史的知識。
1.人文素養
2.科學素養
3.溝通能力
4.創新能力
5.國際視野
6.社會關懷
50
0
0
25
25
0
習作
討論
講授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作品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教學進度與課程大綱說明/教學單元內容導讀
第2週 什麼是美術史?亞洲美術概論
第3週 校外講者(日本美學-和諧粉彩體驗)
第4週 台灣美術史:日治前期+膠彩畫體驗
第5週 台灣美術史:日治中、後期+膠彩畫體驗
第6週 台灣美術史:戰後的台灣美術+膠彩畫體驗
第7週 台灣現代美術:無框流動畫製作(無框畫布、壓克力顏料、稀釋劑)
第8週 韓國美術:高麗時代 李朝+岩彩畫實作
第9週 韓國美術:日治時期+岩彩畫實作
第10週 韓國美術:岩彩畫實作
第11週 韓國美術:岩彩畫實作
第12週 韓國美術:從近代的韓國美術到 BTS(방탄소년단)
第13週 日本美術:大正,昭和時期+浮世繪版畫
第14週 日本美術:近代的日本美術+浮世繪版畫
第15週 日本美術:浮世繪的歷史+版畫實作
第16週 日本美術:浮世繪版畫實作
第17週 東亞各地區美術
第18週 課程總結+期末分享
學習評量方式
★★特別注意事項★★

1. 本課程為理論與實作共同體驗的課程,整學期需要準備相關用具,都可自行到書局或美術社購買。(購買用具若有困難可私下與老師聯繫)
2. 學期中若需要請假,應依請假規定辦理請假手續,或事先寫e-mail向老師請假。

3. 請假或缺席請務必向助教聯絡,詢問上課進度與作業繳交方式。
助教 謝孟圜 0979766499

4. 中興大學學則第二十六條:「學生各科目缺課時數達該全學期上課時數三分之一者,不得參加該科目之學期考試,該科目學期成績以零分計。」缺課包括各種請假和曠課。(依學則規定唯產前假,分娩假,流產假不列入缺課計)

5. 每一件作品皆須遵守所訂繳交時間,若超過期限,作品則不予計分。

6. 創作理念的書寫是為了讓其他同學了解自身的作品,可以藉由這堂課與同學互相交流而非只是獨自創作,因此,成品與理念相同重要,因此作品完成繳交後,請同學上粉絲專頁留言創作理念,創作理念可佐以圖文說明製作方式。
創作理念填寫格式-動科四 朴載范 作品名稱OOOOO 創作理念OOOOO
最後會結合作品與理念登記該項作品分數,超過期限作品分數乘以80%,若超過二週該項作品不予計分。(如果創作理念留言有困難,必須事先與老師聯絡,將以其他方式協助同學填寫理念。)

7. 若同學不願公開作品或想選擇性公開,學期中時會先上傳,但會統一在期末成績上傳後刪除或處理,請不用擔心。

8 繳交作品除了老師收回同一掃描的作品外,其他作品需要自行拍照或掃描,請選一張的作品上傳ilearning,並且以JPEG檔繳交。

9.遲到,早退或中途離席,該次出席僅能獲得一半分數。(課堂開始20分鐘後即為遲到)

10.作品未交、遲交,創作理念未填、遲填,皆會影響成績,所有修課同學一律以同樣方式評分,請同學務必理解。(作業上傳後請自行注意成功與否,為維護其他同學的權益,不接受事後任何遲交事由)

11.體諒同學作品攜帶不便,將提供空間給同學於課堂結束後寄放作品,若需寄放,請將作品寫上上課節次與姓名後在下課時交予助教。

12.助教在課後一小時提供同學課程上各種問題解答,繪畫技巧演練等加強,請同學加以利用。

13.這門課程需要登錄分數給同學學分,因此請能接受「藝術作品被評分」的同學再來修課。

14.講義印單面不是浪費紙,是為了讓同學可以直接在背面練習當次教的概念。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蘇利文,《中國藝術史》(台北,南天出版社,1985)(譯自Sullivan, M., The Arts of China, 3rd edition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4))
2.高居翰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4)
3.戶田禎佑(林秀薇編譯),《日本美術之觀察:與中國之比較》(台南市,2000)
4.徐小虎(許燕貞譯) ,《日本美術史》(台北市,南天,1996)
5.國立中央博物館編著,《國立中央博物館》(首爾市,國立中央博物館,2008)
6.吳焯,《朝鮮半島美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iLearning3.0
課程輔導時間
請email與老師另約時間
yishanhsiao@nchu.edu.tw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3/27 19:25:01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1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