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文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7619)
(Eng.) Literary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開課單位 台文所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麥樂文
選課單位 台文所 / 碩專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將講解學術寫作的基本原則和技巧,並透過文獻閱讀、實作與討論,以完成論文提綱為目標,帶領學員在閱讀和實踐中掌握學術寫作的基本技巧、理念和原則。本課程分成兩個部分,前部分為「理論」探討,為「研究方法」建立先備知識;後半部分處理論文的「實踐」環節,透過閱讀嘗試拆解論文的結構,從論文書寫的各個環節進行試寫和檢討。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認識學術寫作的方法、標準和倫理。
討論
講授
專題探討/製作
習作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9/11 引言:論文的形狀,或是⋯⋯
第2週 9/18 *講授課:文學研究是什麼?當代理論的脈絡(一)
第3週 9/25 *講授課:文學研究是什麼?當代理論的脈絡(二)
第4週 10/2 論文的形狀(一)論文的結構、目的與功能
導讀:
1. 畢恆達。2020。〈2靈感的前提是努力:選擇研究主題〉。《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小畢空間出版社。
2. 畢恆達。2020。〈3想像我,陷入愛河:論文題目的擬定〉。《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小畢空間出版社。
3. 彭明輝。〈8 眾里尋他千百度──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台北:聯經。
第5週 10/9 論文的形狀(二)論文析讀與概念釐清:作者、文本、脈絡
導讀 - 個案:
1. 鍾秩維。2022。〈殷師的池塘:郭松棻的〈秋雨〉及其七○年代的政治與思想轉折〉。《清華學報》52(4):739~776 。
2. 梁慕靈。2020。〈論1970-1999年台灣文學場域中報章對張愛玲及其作品的想像和形塑〉《文史台灣學報》14:93-123。
3. 游勝冠。2021。〈論王文興文學的現世性——以《家變》的族群書寫為考察中心〉。《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5:1-24。

參考:
1. Michel Foucault. 1984. What is an Author? Foucault Reader. 101-120.
2. Roland Barthes. 1998. “From Work to Text.” Image, Music, Text. Hill and Wang. 155-164.
3. Lawrence Grossberg. 2010. “The Heart of Cultural Studies: Cultural Studies as Radical Contextuality.”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Future Tense. 20-30.
第6週 10/16 論文的形狀(三)研究方法與學術典範
導讀 - 個案:
1. 王梅香。2015。第一章。《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34。
2. 張誦聖。2022。第一章。《臺灣文學生態:戒嚴法到市場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3. 楊芳枝。2023。〈導論〉。《台流.華影》。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參考:
1. 畢恆達。2020。〈7 哪一種研究方法比較好?〉、《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小畢空間出版社。
第7週 10/23 專題演講
沐羽:「文學為甚麼不(應該)是一個很酷的東西」
第8週 10/30 報告構思(study break)
第9週 11/6 期中報告/摘要工作坊(一)
作業:準備一個感興趣的研究題目,在課上討論。
第10週 11/13 期中報告/摘要工作坊(二)
作業:完成一篇論文摘要。
第11週 11/20 論文的肌理(四)從骨架開始:章節架構
導讀 - 個案:
1. 陳玉箴。2020。〈第一章 序論:「台灣菜」的文化史〉。《「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台北:聯經。
2. 王梅香。2015。《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34。

參考:
1. 戶田山和久。2019。〈第四章 論文是「套上格式」的文章〉、《論文教室: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
2. 戶田山和久。2019。〈第五章 大綱是論文的種子〉。《論文教室: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
第12週 11/27 論文的形狀(五)文本分析基本步、行文句法與段落設計
導讀 - 個案:
1. 林祈佑。2021。《常態推想:冷戰台灣與日常性的氛圍》。國立台灣大學台文所博士論文。
2. 張俐璇。2016。《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
1. 戶田山和久。2019。〈第二章 論文必須有「提問、主張和論證」〉《論文教室: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
2. 戶田山和久。2019。〈第七章 「Paragraph寫作」的觀點〉。《論文教室: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
3. 彭明輝。2023。〈13 終生受用的技藝:溝通、遊說,創新與抉擇〉。《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第13週 12/4 論文的形狀(六)參考回顧怎麼寫?尋找、篩選與對話
導讀 - 個案:待定。

參考:
1. 畢恆達。2020。〈5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6是文獻回顧,還是家具型錄〉,《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小畢空間出版社。
2. 彭明輝。2023。〈5 攻守兼備,成竹在胸(下):文獻回顧與批判性思考的要領〉。《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第14週 12/11 論文的形狀(七)引用、格式與寫作倫理
導讀 - 個案:待定。

參考:
1. 戶田山和久。2019。〈第九章 最後的修整〉。《論文教室: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
2. “Guidelines for ethical use and acknowledgement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in academic writing.”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6: 1272–1274. https://doi.org/10.1038/s42256-024-00922-7 https://rdcu.be/dZ0Ic
第15週 12/18 期末報告:小型發表工作坊
第16週 12/25 期末報告:小型發表工作坊
自主學習
內容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1. 個人導讀30%
2. 個人期中報告(期末論文計劃)20%
3. 個人期末論文 30%
4. 出席及參與 2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Jeffrey R. Di Leo. 2023. Contemporary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An Overview. Bloomsbury Academic.
Barry, Peter. 2017. Beginning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elden, Raman. 2005.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彭明輝。2017。《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聯經。
彭明輝。2023。《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聯經。
戶田山和久;林宗德譯。2019。《論文教室: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游擊文化。
畢恆達。202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小畢空間出版社。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ilearning
課程輔導時間
TUE 1400-1500 請先預約。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10.減少不平等   16.和平與正義制度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7/27 21:44:51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