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佛教文學研究(7607)
(Eng.) Buddhist Literature
開課單位 中文所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解昆樺
選課單位 中文所 / 碩專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深入探討「佛教文學」此一跨學科領域的豐富內涵與複雜性。課程將以跨文化、跨文類、跨媒介的宏觀視角,引導研究生思辨「佛教文學」的定義邊界:它不僅涵蓋了源自印度的佛經翻譯文學,更延伸至受佛教思想深刻浸潤的中國本土詩歌、小說、戲曲,乃至以視覺形式呈現教義的佛像、唐卡與石窟藝術。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跳脫傳統文學史的框架,將佛教文學視為一個在文化傳播與轉譯過程中不斷生成、演變的動態場域。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課程將分為四大模塊。首先,我們將奠定佛學義理與文本傳統的基礎,從核心經典《心經》切入。其次,課程將進入「法音詩心」的詩歌世界,從佛經中的偈頌詩學,延伸至王維山水詩中的禪境,以及禪宗頓悟的語言。第三部分「敘事的法界」,將追溯佛教敘事如何滲透並重塑中國文學,從六朝志怪的業報觀念,到《法華經》的宏大譬喻,再到敦煌變文的講唱藝術與《西遊記》的修心寓言。第四部分「眼見之法」,將焦點轉向視覺文化,從敦煌經變圖、佛像雕塑,延伸至唐卡的圖像學分析,並深入探討「文圖互證」的跨媒介實踐。
1.具備文化涵養與詮釋思想之能力。
3.具備文學鑒賞與應用之能力。
4.具備文化鑑賞與寫作之能力。
40
30
30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介紹:何謂「佛教文學」?
第2週 原始佛教基礎概念
第3週 空與慈悲:《心經》解析
第4週 佛經的詩學:偈頌與讚頌
第5週 禪與山水:王維的詩佛境界
第6週 頓悟的語言:禪宗詩歌
第7週 業報的滲透:六朝志怪小說
第8週 譬喻的交響:《法華經》七喻
第9週 講唱的藝術:敦煌變文《目連救母》
第10週 修心的寓言:《西遊記》
第11週 圖繪的經文:敦煌經變圖概論
第12週 莊嚴的法相:佛像的風格與儀軌
第13週 文圖互證:變文與變相
第14週 神聖的卷軸:唐卡藝術
第15週 自主學習
第16週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
內容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1.課堂論文報告25%
2.期末論文40%
3.課堂表現出缺席35%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8/24 23:45:34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