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史記研究(7610)
(Eng.) Shih Chi
開課單位 中文所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康凱淋
選課單位 中文所 / 碩專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32
課程簡述 《史記》乃鎔裁古代經傳與諸子百家而成,是中國通史之祖,開啟史書體裁「紀傳體」之先河,對後代史學、文學的影響既深且遠。司馬遷上承《春秋》經旨,將自己對生命體悟與政治理想寄託於《史記》,投射自身憤慨、抒情之心志,使其書不單只是記載史事的典籍,而是蘊有豐富的歷史、社會與文化等時代精神,後人可以從其筆法觀照箇中意義,使這些史事具有資鑒經世之功用。由於《史記》是以人物作為撰寫主軸,所以能端見每個人物在所屬情境下的表現,甚至是立處歷史洪流中的定位。太史公敘述人物的面向之廣,從帝王諸侯、后妃外戚、宰相官吏,到策士辯者、刺客游俠、俳優滑稽,遍及社會各個階層。他透過故事情節描繪人物,淋漓盡致地突顯角色性格,絕非單一、僵化,抑或籠統式的記載,塑造人物的構思、佈局與手法也樹立起傳記文學的典範,對後代小說更有具體深刻的影響,值得吾人仔細觀照與學習。透過本課程安排,希冀學生能從《史記》中之人物/事件了解古代生活,體察社會各階層的百態樣貌,由此反思現代生活所應對的多元面向。因為即使科技不斷進步,各方產業發展迅速,但人心並不會因為時空遷變而有異同,亙古通今皆有脈絡條貫可循,這也是人文學科深具永恆價值與典範的重要原因。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一)認知目標:
了解中國傳統國學與文化的內涵,對人文與歷史傳統有基本認識。
(二)技能目標:
1、閱讀古代典籍,具備鑑賞、理解、分析作品的方法。
2、訓練文字運用、口語表達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意目標:
1、培養學習興趣,建立基本的人文素養,拓展學習視野。
2、提供先民的生活智慧,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啟迪人生方向。
1.具備文化涵養與詮釋思想之能力。
3.具備文學鑒賞與應用之能力。
4.具備文化鑑賞與寫作之能力。
30
40
30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口頭報告
其他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項羽本紀〉
第3週 〈項羽本紀〉
第4週 〈項羽本紀〉
第5週 〈秦楚之際月表序〉
第6週 〈秦楚之際月表序〉
第7週 〈留侯世家〉
第8週 〈留侯世家〉
第9週 〈留侯世家〉
第10週 〈伍子胥列傳〉
第11週 〈伍子胥列傳〉
第12週 〈伍子胥列傳〉
第13週 〈孔子世家〉
第14週 〈孔子世家〉
第15週 〈孔子世家〉
第16週 〈伯夷列傳〉
第17週 〈伯夷列傳〉
第18週 〈伯夷列傳〉
學習評量方式
期末報告60%、課堂作業30%、其他10%

附註:課程進度、教材與評量方式一律以ilearning提供的檔案為準,並於課堂公布學生自主學習方式。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
(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唐)司馬貞、(唐)張守節注,《史記三家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凌稚龍輯校、(明)李光縉增補、(日)有井範平補標,《標補史記評林》,臺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教師自編教材
課程輔導時間
隨課輔導,或另約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1/10 09:23:20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0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