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分析和應用各種修辭手法,以提升寫作技巧和批判思維,培養對語言運用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成為有表達力、創意和洞察力的語言使用者和寫作者。 |
3.能具備古今文學閱讀、詮釋與鑒賞之基礎能力。 |
4.能進行文化鑑賞、文藝創作、語文實踐與應用之基礎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課程說明與分組 |
第2週 |
描繪類修辭:比擬 |
第3週 |
描繪類修辭:比擬 |
第4週 |
描繪類修辭:誇示 |
第5週 |
描繪類修辭:誇示 |
第6週 |
表達類修辭:設問 |
第7週 |
表達類修辭:設問 |
第8週 |
表達類修辭:反語 |
第9週 |
表達類修辭:反語 |
第10週 |
表達類修辭:撇語 |
第11週 |
表達類修辭:撇語 |
第12週 |
標點與修辭 |
第13週 |
語體與修辭 |
第14週 |
團體報告 |
第15週 |
團體報告 |
第16週 |
團體報告 |
第17週 |
自主學習:製作專題書面報告 |
第18週 |
自主學習:製作專題書面報告 |
|
學習評量方式 |
1.課堂作業10%
2.出席10%
3.口頭報告40%
4.專題書面製作40%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1.沈謙,《修辭學》,臺北:五南,2010。
2.陳正治,《修辭學》,臺北:五南,2003。
3.張春榮,《實用修辭寫作學》,臺北:萬卷樓,2018。
4.蔡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2001。
5.康文炳,《寫作的風格要素》,臺北:允晨文化,2022。
6.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2002。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自編講義 |
課程輔導時間 |
以Email聯繫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