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培養辨識傳媒報導的素養與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課程介紹
導論 |
第2週 |
媒體識讀的基本理念與教學實踐 |
第3週 |
傳播科技與人類生活的省思
閱聽人與傳播權 |
第4週 |
媒體產業結構與市場競爭
電影就是好萊塢 |
第5週 |
數位環境的電視劇
閱聽大眾的新聞入門 |
第6週 |
消費大眾的廣告入門
電視連續劇的文本解讀 |
第7週 |
解讀媒體中的性別意涵
年齡與媒體再現
|
第8週 |
種族與媒體再現
階級與媒體再現 |
第9週 |
期中考 |
第10週 |
批判與行動:自我檢視社會性分享與公共發聲 |
第11週 |
識讀媒體中的健康訊息:健康素養的概念與行動 |
第12週 |
另類的媒體實踐 |
第13週 |
勢在必行:媒體識讀與教育的對話 |
第14週 |
課堂報告 |
第15週 |
課堂報告 |
第16週 |
課堂報告 |
第17週 |
課堂報告 |
第18週 |
課堂報告 |
|
學習評量方式 |
期中考及課堂報告
一、課堂報告:
1.觀察一個當代媒體所遭遇的問題,於課程最後5週提出。
2.需提出媒體改進的行動方案,如監督、近用、推廣等。
二、考試進度
1.主要以上課內容為主要課程測試。
2.安排期中考,主要在於觀念的釐清,與相關名詞使用的確認。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批判的媒體識讀》成露茜、羅曉南(編),第三版,台北:正中,2020
《媒介素養概論》毛榮富等,台北:五南,2005
《媒體素養教育》吳翠珍、陳世敏,台北:巨流,2007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課程輔導時間 |
學期中每週五下午15:30-17:00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05.性別平等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市   16.和平與正義制度 | 提供體驗課程: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