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學生能理解台灣新詩研究的可能
2.學生能實際撰寫一篇符合學術規範與篇幅之新詩研究論文 |
3.具備文學鑒賞與應用之能力。 |
4.具備文化鑑賞與寫作之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一、課程介紹
二、紀弦
三、余光中
四、陳千武
五、洛夫
六、鄭愁予
七、楊牧
八、李敏勇
九、蘇紹連
十、零雨
十一、陳黎
十二、羅智成
十三、夏宇
十四、2-4月每月底課堂學生論文研討指導,三次分別為:選題、大綱、內容細節。 |
第2週 |
|
第3週 |
|
第4週 |
|
第5週 |
|
第6週 |
|
第7週 |
|
第8週 |
|
第9週 |
|
第10週 |
|
第11週 |
|
第12週 |
|
第13週 |
|
第14週 |
|
第15週 |
|
第16週 |
|
第17週 |
|
第18週 |
|
|
學習評量方式 |
1.學期論文(8000字以上)撰寫,於五月底投稿學術期刊,並檢附收件證明。
2.課堂專題詩人論文報告(20分鐘
3.課堂專題詩人自選一首詩作賞析報告(10分鐘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二十世紀台灣詩選》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老師編輯教材與補充講授聲音檔 |
課程輔導時間 |
週一下午一點到兩點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