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 期望學生修完課後能對質譜技術有基本的了解,並能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並進一步對食品材料之定量分析流程及數據判讀有一定之認識。 |
| 1.運用及整合食品安全管控、風險評估與管理、毒理學及流行病學之專業知識及能力。 |
| 2.具備食品安全之實務專業訓練及研究能力。 |
| 3.培養食品安全之全球化視野。 |
| 4.培養邏輯、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 週次 |
授課內容 |
| 第1週 |
課程簡介 |
| 第2週 |
質譜技術的背景、進展與重要性介紹 |
| 第3週 |
離子源 - EI、CI、ICP |
| 第4週 |
離子源 - ESI |
| 第5週 |
離子源 - APCI |
| 第6週 |
離子源 - MALDI、DESI、DART |
| 第7週 |
分析器 - 四極桿 |
| 第8週 |
分析器 - 四極桿 |
| 第9週 |
分析器 - 離子阱 |
| 第10週 |
分析器 - 飛行時間式 |
| 第11週 |
真空、真空計及真空幫浦 |
| 第12週 |
偵測器 |
| 第13週 |
層析技術 |
| 第14週 |
數據判讀-1 |
| 第15週 |
數據判讀-2 |
| 第16週 |
食品定量分析-1
食品定量分析-2
相關應用探討 |
自主學習 內容 |
|
|
| 學習評量方式 |
| 點名及繳交作業。 |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 質譜分析技術原理與應用 (台灣質譜學會、全華圖書出版) |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 課程輔導時間 |
| 週二下午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