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產線加工應用之誤差分析、量測與補償(5153)
(Eng.) Error Analysis, Compensation, and Measurement for Precision Machines and Production Line
開課單位 機械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王世明
選課單位 機械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中)  隨著精密製造要求的不斷提升,高效、低成本的機台加工精度提升技術的一直是國內外產學研界的研究重點。隨著工業4.0線上即時智慧監控技術的發展,虛實整合與智能化軟體式誤差補償可更提升機台的精密製造及智能生產能力,提供及早預測、預警和預防的優勢。本課程內容主要包含針對多軸精密機械的誤差源與靜/動態誤差特性分析、誤差靈敏度分析、定位精度與體積誤差量測方法、體積誤差分析、線上匹配式誤差補償方法、溫升熱變形檢測分析及非破壞檢測等理論原理與實務實習,期提供學生及(在職進修)學員從瞭解誤差、分析誤差、檢測誤差、模擬誤差到誤差補償的完整學習,以能提機台加工精度、整線製造品質與良率等目標,接軌產業界的智慧製造整合應用需求。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培養學生具備以下知識與能力:
1.瞭解精密機械主要誤差源形成原因與特性
2.誤差源影響分析
3.誤差預測、檢測與及時匹配補償方法
4.溫升熱變形虛實整合模擬技術
1.運用數學、科學及機械工程知識之能力。
2.設計與執行實驗及分析數據之能力。
3.具有計畫管理、團隊合作並能設計、製作機械工程系統之能力。
4.具人文素養並能認識時事議題、瞭解科學與工程技術對環境永續、社會共好、及全球發展的影響。
5.培養學生自我學習之能力。
6.認知機械工程人員之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25
25
20
10
10
10
討論
實習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作品
測驗
實作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多軸精密機械之誤差種類、誤差量測、精度要求與誤差補償關聯介紹
第2週 多軸精密機械主要誤差源種類、特性分析
第3週 工具機熱變形診斷與熱模擬技術(I)
第4週 工具機熱變形診斷與熱模擬技術(II)
第5週 工具機熱變形診斷與熱模擬技術(III)
第6週 D-H rule、齊次轉換矩陣與體積誤差模型建立(I)
第7週 D-H rule、齊次轉換矩陣與體積誤差模型建立(II)
第8週 誤差靈敏度分析、體積誤差分析與應用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線性軸誤差量測(Laser量測)、二軸同動誤差量測(Ball-Bar量測)暨誤差分析/誤差補正方法(I)
第11週 線性軸誤差量測(Laser量測)、二軸同動誤差量測(Ball-Bar量測)暨誤差分析/誤差補正方法(II)
第12週 體積誤差量測與誤差分析
第13週 軟體式誤差預測與補償
第14週 超音波平面成像、體積 (3D) 成像原理與應用、干涉儀技術之表面 3D 形貌成像原理與應用
第15週 工件之超音波量測實作、工件之光學非接觸式檢測實作
第16週 製作專題報告 製作專題報告 期末考
自主學習
內容

學習評量方式
讀書報告(含作業):15%
出席:5%
期中考試:50%
學期考試:3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Precision Machine Design by Alexander H. Slocum, Robot Manipulators by Richard P. Paul
2.精密定位技術及其設計技術 by 杜光宗 (建弘)
3.非破壞檢測(第四版)作者: 陳永增、鄧惠源
4.自行製作之教材(handout)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中興大學i-Learning系統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五 13:00-14: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01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