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生命禮俗專題(8022)
(Eng.) Special Topics: Mortuary Customs
開課單位 中文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韓碧琴
選課單位 中文博 / 博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以生命禮俗為研究對象,選擇重要之禮俗專題:生育禮、成年(人)禮、婚禮、喪禮、祭禮等,作充分之講解與討論。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人自出生、成年、結婚,直到死亡,形成一個「生命週期」,而生命禮俗,分成生育、成年(人)、婚禮、喪禮、祭禮等單元,本課程即欲透過這些禮俗,探討其內涵精神意義與流變,以明生命禮俗的來源與意義,從而了解傳統文化之核心價值,並體悟生命之價值。
1.闡述與應用歷代經典。
4.鑑賞文化與創新之能力。
50
50
專題探討/製作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預定進度如下:
1.敘論
2.生育禮俗
3.成人(年)禮俗
4.結婚禮俗
5.喪葬禮俗
6.祭祀禮俗
7.期末報告
得視情況加以斟酌調整
學習評量方式
各佔三分之一
出席狀況與討論
專題報告
書面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周何,《古禮今談》,國文天地雜誌社,1992年。
葉國良,《古代禮制與風俗》,臺北:臺灣書店,1997年。
楊寬,《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英.弗雷澤著 汪培基譯,《金枝》,臺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1991年。
王貴民,《中國禮俗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王貴民,《禮俗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
王煒民,《中國古代禮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文建會主編,《當代中國文化研討會:生命禮俗專輯》,文建會,1992年。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商務印書館,1938年。
宋兆麟,《孕趣──生孕習俗探微》,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
宋兆麟,《中國生育、性、巫術》,臺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宋兆麟,《中國生育信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熊秉真,《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
郭立誠,《中國生育禮俗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齊濤主編,《中國民俗通志【生養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劉靜貞,《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葉國良 李隆獻 彭美玲,《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陳瑞庚 孔德成指導,《士婚禮服飾考》,儀禮復原小組,臺北:中華書局。
張光裕 孔德成指導,《儀禮士婚禮、士相見禮之儀節研究》,儀禮復原小
組,臺北:中華書局。
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馬之驌,《中國的婚俗》臺北:經世書局,1981年。
劉增貴,《漢代婚姻制度》,臺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
彭衛,《漢代婚姻形態》,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
呂敦華,《唐代婚禮研究》,臺大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呂一飛,《胡族習俗與隋唐風韻--魏晉北朝北方少數民族社會風格及其對隋唐
的影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
葉國良,〈儀禮士昏禮〉,3D動畫CD,2001年。
彭利芸:《宋代婚俗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石奕龍,《中國民俗通志:喪葬志》,濟南:山東教育,2005年。
徐吉軍,《中國喪葬禮俗》,杭州:浙江人民,1991年。
徐吉軍、賀雲翱,《中國喪葬禮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徐吉軍,《中國喪葬史》,南昌:江西高校,1998年。
葉驍軍,《中國墓葬歷史圖鑑》,蘭州:甘肅文化,1994年。
康韻梅,《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年。
馬昌儀,《中國靈魂信仰》,上海:上海文藝,2000年。
陳高華、徐吉軍主編,《中國風俗通史》,上海:上海文藝,2001年。
陳華文,《喪葬史》,上海:上海文藝,2007年。
楊 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臺北:谷風,1987年。
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上海:上海文藝,1988年。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1993年。
林素英,《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
出版社,1997年。
林素英,《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丁凌華,《中國喪服制度》,上海:上海人民,2000。
于希賢、于涌,《中國古代風水理論與實踐》,北京:光明日報,2005。
徐福全,《臺灣民間傳統孝服制度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周蘇平,《中國古代喪葬習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3年。
李秀娥,《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臺北:博揚文化出版社,1999年。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一上午08:10~10: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04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