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青少年輔導實務(0818)
(Eng.) Pratice of Adolescent Guidance
開課單位 師培中心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丁毓珊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在探討青少年在各個發展階段中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面向:(1)青少發展理論;(2)輔導理論與技巧;(4)輔導實務。本課程主要透過理論學習、講座、實務技巧操作、實作活動和報告,以深入了解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情緒發展及社會互動等。每個主題將從理論探索開始,接著深入探討相關的案例和實際應用,最終能將輔導技巧應用於自身與青少年輔導實務中。
先修課程名稱 輔導原理與實務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瞭解青少年發展的重要理論與各面向特性。
2. 理解青少年行為及其特徵。
3. 具備青少年問題行為與輔導的基本知能。
4. 具備在教學和班級經營中的基本輔導素養。
討論
其他
講授
專題探討/製作
書面報告
口頭報告
實作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9/11)課程與作業簡介、分組
第2週 (9/18)青少年發展論(1/3):影響青少年發展中的社會因素(如家庭、同儕、媒體等)
第3週 (9/25)青少年發展論(2/3):青少年發展重要理論(認知發展理論、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第4週 (10/2)青少年發展論(3/3):青少年大腦發展研究、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其他行為特徵
第5週 (10/9)輔導理論與技巧(1/4):精神(心理)分析、個人中心論於青少年輔導的應用
第6週 (10/16)輔導理論與技巧(2/4):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於青少年輔導的應用
第7週 (10/23)輔導理論與技巧(3/4):完形治療、現實治療於青少年輔導的應用
第8週 (10/30)輔導理論與技巧(4/4):存在主義治療、後現代取向治療、藝術治療於青少年輔導的應用
第9週 (11/6)青少年輔導實務(1/6):三級輔導、發展性輔導
第10週 (11/13)青少年輔導實務(2/6)*青少年中的人際議題(例如:霸凌、友誼、愛情、家庭衝突等)
第11週 (11/20)青少年輔導實務(3/6)*青少年中的課業和生涯議題(如學習困難、焦慮與壓力、生涯選擇等)
第12週 (11/27)青少年輔導實務(4/6): *青少年的網路與手機成癮議題(如網路遊戲、社群媒體、網路交友等)
第13週 (12/4)青少年輔導實務(5/6):*青少年的性別議題(如性別認同、性別歧視、性騷擾等)
第14週 (12/11)青少年輔導實務(6/6):*青少年的心理疾患與自傷、自殺議題、危機處遇、悲傷輔導
第15週 (12/18)青少年輔導實務講座、期末考
第16週 聖誕節放假(自主學習、繳交報告)
自主學習
內容
   02.閱覽產業及學術相關多媒體資料
   04.產官學機構參訪與實務體驗

學習評量方式
1.上課參與(20%):除經過授課老師同意或報備,無故曠課缺席超過三次、遲到早退(一小時以上)超過六次,視同不及格
2.個人作業(30%):個人主題心得報告、實務記錄與省思報告
3.小組報告(30%):每組選擇一章節主題,進行主題報告
4.期末考試(20%):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主要讀本:
1. 黃德祥(2011):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2. 邱珍琬(2023):圖解兒童與青少年輔導與諮商。臺北:五南。
3. 自編教材

參考讀本:
1. David DeSteno著/朱崇旻譯(2018)。情緒致勝:感激、同理與自豪的力量。台北:究竟。
2. Greg Lukianoff & Jonathan Haidt著/朱怡康譯(2020)。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台北:城邦。
3. Jean M. Twenge著/林哲安與陳道民譯(2020)。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台北:大家。
4. 丹.紐哈斯著/祁怡瑋譯(2018)。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台北:橡實文化。
5. 尹洪均著/宋佩芬譯(2017)。低飛的自尊。台北:商周出版。
6. 汀娜.哈理斯著/朱崇旻譯(2018)。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台北:究竟。
7. 岸見一郎著/楊詠婷譯(2015):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台北:方舟
8. 洪光遠及連廷嘉譯(2018)。青少年心理學:發展、關係與文化(第二版)。Kim Gale Dolgin 著。台北:學富。(教科書Ⅱ)
9. 孫中興(2016):學著,好好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臺北:三采文化。
10. 現代婦女基金會(2016)。爸媽不暴走,孩子正成長。台北: 新手父母,城邦文化。
11. 陳志恆(2018)。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台北:圓神。
12. 陳志恆(2021)。正向聚焦。台北:親子天下。
13. 陳增穎譯(2022)。青少年心理學(第七版)。John W. Santrock著。台北:心理。(教科書Ⅰ)
14. 黃延峰譯(2018)。大腦升級2.0,鍛鍊更強大的自己:重新連結,你可以更聰明更健康更積極更成長。(原作者:John B. Arden )。台北市:本事。
15. Corey, G.(202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譯者: 修慧蘭、余振民、王淳弘、江文賢)。雙葉書廊。
16.邱珍琬(2023):圖解諮商理論與技術。臺北:五南。
17. 張美惠譯(2022)。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Robert de Board著。台北:三采。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其他相關補充教材,隨堂供參
課程輔導時間
請來信預約:ysting@dragon.nchu.edu.tw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3.健康與福祉   04.教育品質   05.性別平等提供體驗課程:Y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9/01 09:22:30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