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歐洲中古史(2022)
(Eng.) European Medieval Histo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杜子信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51
課程簡述 自全球航路大開,歐洲列強挾其強大政經軍力量向全球擴張以來,世界其他地域受到此種強勢文化的影響,或出於自願,或基於被迫地採納歐洲文化的菁華要素,使得今日世界上歐洲文化的踪跡處處可見。然在此必須強調的是,構成歐洲文化的三大基石-古典文明、基督教及日耳曼的習俗傳統,實係經過漫長中世紀的發展而逐步融合而成的,因而欲明瞭歐洲文化如何塑造今日全球的面貌,必須回溯到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發展。
本課程為學年課,分上及下兩學期講授,內容依時先後而分為中古初期、高峰期及晚期三階段而進行,即紀元500年至1500年之間的歷史發展。上學期講述的重點在中世紀初期,即由500年到1050年間的發展;下學期則繼續從中世紀高峰期到晚期的發展歷程,時間上則從1050年至1500年為止。
本課程首先由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晚期社會的流傳,進而撰述其在蠻族入侵時代成為一股安定歐洲社會的力量,其後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對於歐洲歷史的影響,尤在分析之列。中世紀高峰期歐洲政經社文的蓬勃發展及封建社會的形成,尤屬本課程探討的重點,尤其在此一時期中,包括歐洲政治版圖的演變、禮俗文化的傳承及知識文明的發展,皆對日後歐洲面貎的形塑烙下不可忽視的影響。最後則由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各層面的崩解之中,分析該段時期亦對即將展開的新紀元中所潛藏的各種動力因子。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建構學生對歐洲歷史文化的基本認識
1.研究能力
2.科技資源應用
3.溝通與表達
4.社會關懷
5.國際視野
20
0
20
20
40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105-1學期
第一週:斷代史的時空界定及歐洲中古史的時空範疇
第二週:羅馬帝國的中衰及帝國的二分成為東西兩部
第三週:基督教的興起及其於羅馬帝國境內的傳播
第四週:日耳曼諸部族的崛興及其與羅馬帝國間的互動
第五週:部族大遷徙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第六週:東羅馬帝國的存續及其質變為拜占庭帝國
第七週:拜占庭帝國的盛衰更迭 I
第八週:拜占庭帝國的盛衰更迭 II
第九週:期中考
第十週:伊斯蘭勢力的崛興與擴張
第十一週:早期日耳曼諸國的興衰更迭
第十二週:中古初期基督教會的發展
第十三週:法蘭克王國的崛興及梅洛文王朝的發展
第十四週: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的盛世及查理大帝的加冕
第十五週:法蘭克王國的三分
第十六週:中古初期歐洲各國政權的初興 I
第十七週:中古初期歐洲各國政權的初興 II
第十八週:期末考
學習評量方式
期中考(35%)、期末考(35%)、出席率(15%)、學期報告(15%)
曠課達4次,本科以不及格論.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Hartmut Boockmann, Wege ins Mittelalter, München, Verlag C.H. Beck, 2000.
2. M. Speed, The Middle Ages, Oxford: 1989.
3. Jacques Le Goff, Medieval Civilization, 410-1500. Oxford:1988.
4. George Holmes, The Oxford History of Medieval Europe, New York: 1988.
5. E. M. Burns, Western Civilization, New York, 1983.
6. 王任光(編譯), 《西洋中古史料選譯》, 台北,稻鄉, 2000.
7. 蒂爾尼&潘特(Brian Tierney & Sidney Painter),《西洋中古史》(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300-1475),上、下卷,周雪舫,袁傅偉譯,台北/五南,1997。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自編教材,每一單元講授完畢旋即上傳E-Campus
課程輔導時間
每週排定談話時間,與學生討論課程相關議題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9 / 10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