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學庸(3515)
(Eng.) The Great Learning and The Golden Mean
開課單位 夜中文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蔡金昌
選課單位 夜中文 / 進修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32
課程簡述 1. 藉由研讀《大學》與《中庸》之篇章,使學生能正確詮釋古籍經典。
2. 介紹《學》、《庸》的歷史傳承及其與儒家思想體系的關係。
3. 透過《學》、《庸》的闡釋,探討儒家心性論的發展議題。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瞭解《大學》與《中庸》在中國儒學中的地位。
2. 學習《大學》與《中庸》之思想及其詮釋。
3. 分析《大學》與《中庸》所引發的心性論與工夫論問題。

1.能明瞭古今思想源頭與其發展,具備邏輯思考能力。
100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第1週 《學》、《庸》的出處─《禮記》概述
第2週 《大學》的版本問題及朱熹的《四書集註》
第3週 「大學之道」─《大學》「三綱領」的詮釋
第4週 「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大學》「八條目」的順、逆
第5週 「三綱領」與「八條目」的「本末」及其搭配
第6週 《大學》〈傳〉十章對經文的詮釋
第7週 《大學》「格物致知」思想的發展與演變
第8週 宋、明儒學對《大學》的定位問題
第9週 期中報告
第10週 郭店竹簡《子思子》與《中庸》作者關係
第11週 《中庸》名義與分章問題
第12週 「天命之謂性」─《中庸》的心性與天道思想
第13週 「至誠」與「盡性」─《中庸》的工夫論
第14週 「自誠明」、「自明誠」─《中庸》的修養與成聖
第15週 「盡心」、「盡性」─《孟子》與《中庸》的異同
第16週 宋代以前的《中庸》詮釋
第17週 宋、明儒學對《中庸》的定位問題
第18週 期末考試

學習評量方式
1.平時成績(含參與討論、出席狀況)30%;
2.作業成績40%;
3.期末考試3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 王澤應:《新譯學庸讀本》,台北:三民,2011。
2. 謝冰瑩:《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2000。
3. 岑溢成:《大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2000。
4. 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1997。
5. 陳滿銘:《學庸義理別裁》,台北:萬卷樓,2002。
6.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1988。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4 / 9 / 10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