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台灣文學經典(2100)
(Eng.) Masterpieces of Taiwan Literature
開課單位 台文學士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李筱涵
選課單位 台文學士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臺灣文學隨著時代歷史發展脈絡,曾歷經多重移民、殖民與戰爭因素的國際文化影響;在文化、語言及文學敘述形式現象皆呈現多元樣貌。然而,何謂「經典」,如何形成;各個歷史脈絡所形成的經典又投射出怎樣的文化與文學現象?本課程首先導論會梳理「經典」形成的因素與相關研究;再依時代發展,選讀該時代極具文化特徵的各類作品,與同學進行研讀討論,期待使修課同學深入理解各階段臺灣文學發展的整體樣貌,並得以發想未來從事相關研究的各種問題意識。

這堂課強調文本分析與理論應用,藉由廣泛閱讀台灣文學經典作品,培養學生理解相關歷史背景與文化、文學場域之專業知識,具備現代文學之鑑賞、分析與議題思辨的能力。每週課前學生需閱讀指定材料,出席課堂、參與討論,並完成具有問題意識的期末專題報告。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釐清社會文化脈絡與文學創作之間的關聯性。
2. 細讀經典作品、批判分析,豐富文本詮釋。
3. 從文本了解台灣文學發展梗概。
專題探討/製作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導論】何謂「經典」?典律化、台灣文學場域及文學投射的時代特徵
第2週 【台灣話文與日本殖民現代性】
王詩琅〈沒落〉、朱點人〈秋信〉
第3週 【殖民體制下的台灣知識分子與社會階級】
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王昶雄〈奔流〉
第4週 【戒嚴、國軍文藝政策與反共懷鄉文學】
張愛玲《秧歌》、朱西甯〈鐵漿〉
第5週 【書寫白色恐怖記憶】
李渝《溫州街的故事》(選篇)
第6週 【「現代性」的文化招魂與遷台生活】
白先勇《台北人》(選篇)
第7週 【形式實驗與現代主義文學】
七等生〈我愛黑眼珠〉
第8週 【象徵與寫實的鄉土文學書寫】
黃春明〈蘋果的滋味〉、王拓〈金水嬸〉
第9週 【都市文學與眷村文學】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第10週 【女性主義思潮與社會批判】
李昂《殺夫》
第11週 【酷兒小說:「拉子」的誕生】
邱妙津《鱷魚手記》(節錄)
第12週 【原住民文學與少數聲音】
田雅各〈最後的獵人〉
第13週 【魔幻寫實與新鄉土】
童偉格〈王考〉、吳明益〈虎爺〉
第14週 【新世代台灣鄉土書寫與文學轉譯】
邀請駐校作家張嘉祥演講
指定閱讀:《夜官巡場 Iā-Kuan Sûn-Tiûnn》(節錄)
第15週 期末作業發表一
第16週 期末作業發表二
自主學習
內容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期中作業為自主學習,學生必須選擇與台灣文學有關的書籍、影視、演講與座談、學術研討會或展覽,閱讀或觀賞之後,撰寫一篇1000-2000字的文本評論或思辨作業(第八週繳交期中作業)。
學習評量方式
1. 課堂參與(出席+分組討論+發言/課後討論區加分)30%
2. 期中自主學習報告 30%
3. 期末作業40%

上課方式以主題授課為主,每週將有文學文本及議題討論;前面由老師授課,最後剩餘時間分組討論。每次上課分組,給予題目進行討論15-20分鐘,最後輪流上台口頭報告5-10分鐘。若無機會發言的同學可從課後討論區補發言分數,請同學自由選題作答。

期末作業為專題報告(2500-5000字短論文)或者一份關於台灣文學的展覽/講座企劃書;必須根據課堂討論過關於台灣文學的相關問題,選擇文學文本,運用各種一手和二手資料論述分析,繳交一份具有問題意識、整體結構完整的專題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專書
河原功著,莫素微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台北:全華,2004。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台北:麥田,2003。
邱貴芬、劉亮雅、陳建忠等著,《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1:文學星圖》,台北:人間,2012。
施淑編,《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台北:麥田,2007。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台北:麥田,2008。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2002。
張俐璇,《兩大報文學獎與臺灣文學生態之形構》,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10。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2011。
陳惠齡,《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台北:萬卷樓,2010。
黃錦樹、張錦忠主編,《重寫.臺灣.文學史》,台北:麥田,2007。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2010。
劉亮雅,《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台北:麥田,2006。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5。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iLearning
課程輔導時間
週四下午2:00-5:30(請先預約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5.性別平等   10.減少不平等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9/08 23:21:01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