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9/9 引言:族群、身分與論述 |
第2週 |
9/16 他者的奇觀(一)
指定:Hall, Stuart. 2013. “Ch.4 The Spectacle of the ‘Other’” (1-3). Representation 2nd ed. LA: Sage. 215-246.或中譯本:斯圖爾特.霍爾。2003。〈第四章 「他者」的景觀〉(第1-3節)。《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225-260。
|
第3週 |
9/23 他者的奇觀(二)
指定:Hall, Stuart. 2013. “Ch.4 The Spectacle of the ‘Other’” (4-6). Representation 2nd ed. LA: Sage. 247-271.或中譯本:斯圖爾特.霍爾。2003。〈第四章 「他者」的景觀〉(第4-6節)。《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260-282。
|
第4週 |
9/30 影片放映:《憂鬱之島》 |
第5週 |
10/7 專題演講(一)
陳梓桓談《憂鬱之島》 |
第6週 |
10/14 台灣族群論述之演變脈絡
指定:張茂桂。2008。〈多元文化主義在台灣及其困境〉。《知識份子的省思與對話》台北:余紀忠文教基金會。310-325。
參考:王甫昌。2018。〈群體範圍、社會範圍、與理想關係:論台灣族群分類概念內涵的轉變〉。《族群、國家治理、與新秩序的建構:新自由主義化下的族群性》。新北:群學。59-142。
阿里.拉坦希(Ali Rattansi)。〈第一章 什麼是多元文化主義?〉(選讀)。《多元文化主義》。新北:左岸。15-31,59-63。
|
第7週 |
10/21 省籍再現
指定:王童。1989。《香蕉天堂》(影片)。台北:中影。
參考:陳光興。2001。〈為什麼大和解不/可能?《多桑》與《香蕉天堂》殖民/冷戰效應下省籍問題的情緒結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41-110。
|
第8週 |
10/28 期中報告 |
第9週 |
11/4 期中報告 |
第10週 |
11/11 專題演講(二)
林豪森:「多語閱讀與翻譯的可能: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和海洋(文學)之聲」
|
第11週 |
11/18 原住民知識論
指定:夏曼.藍波曼。2011。《八代灣的神話》(選讀)。台北:聯經。
參考:James Clifford;林徐達、梁永安譯。2017。〈第一章 諸歷史之間〉。《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苖栗:桂冠。17-62。
|
第12週 |
11/25 新二代、新台灣、新南方
指定:陳又津。2015。《準台北人》。台北:印刻。 |
第13週 |
12/2 專題演講(三):張嘉祥
指定:《夜官巡場》第5章 |
第14週 |
12/9 台美新連結
指定:阮鳳儀。2021。《美國女孩》(影片)。寰亞。
|
第15週 |
12/16 期末報告 |
第16週 |
12/23 期末報告 |
自主學習 內容 |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參與講座、研討會、展覽等文化活動,並撰寫心得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