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緒論 毒化物及毒性種類概述、毒化物分析及暴露風險評估之意義 |
第2週 |
分析物之理化特性 分子結構與極性大小、溶解度、熔/沸點、蒸氣壓、解離常數、酸鹼度之關係 |
第3週 |
層析原理(一) 蒸氣分壓、蒸餾塔、等溫吸附方程式、吸附-脫附之動態平衡、分佈定律、分佈平衡模式 |
第4週 |
層析原理(二) 平板理論(plate theory)、動態理論(kinetic theory)、Van-Deemter equation之應用 |
第5週 |
氣液相層析儀之構造 整體外觀及管路動線、氣體種類與淨化裝置、注入口、管住烘箱、偵測器、數據處理器 |
第6週 |
氣液相層析儀之分析 管柱規格及靜相選擇、偵測器種類及選擇 |
第7週 |
液相層析儀之構造 溶劑選擇、管路、線上脫氣裝置、注入器、分離管柱、偵測器、數據處理器 |
第8週 |
液相層析儀之分析 動相及檢液之前處理、過濾器及濾膜選用、管柱種類、偵測器選用 |
第9週 |
期中測驗 |
第10週 |
重金屬之分析 原子吸光光譜儀、耦合電漿光譜儀、耦合電漿質譜儀 |
第11週 |
分析取樣與前處理 取樣方法及代表性、萃取、濃縮/稀釋、淨化、固相萃取、計量計算及單位換算、確效評估 |
第12週 |
急性毒性試驗 口服、呼吸、皮膚急毒,眼刺激、皮膚刺激、皮膚過敏性及神經毒性 |
第13週 |
亞慢性毒性及慢性毒性 90天餵食、呼吸、神經毒等,21天皮膚毒性;長期餵食毒性(12個月)、致腫瘤性、生殖毒性及出生前發育毒性 |
第14週 |
致變異性 細菌基因逆向變異、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體外試驗、哺乳動物細胞遺傳學體內試驗 |
第15週 |
代謝試驗 動物體及植物體代謝、途徑與分布 |
第16週 |
環境影響及非目標生物影響 水解、光分解、移動性、消散性、生物累積性、水生生物及蜜蜂、鳥類之毒性、土壤微生物及蚯蚓之影響
取食安全評估 作物殘留消退試驗、ADI值之導引及管制
期末測驗 |
自主學習 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