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分析毒理學(6338)
(Eng.) Analytical Toxicology
開課單位 土環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何明勳
選課單位 土環系 / 碩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介紹毒化物之定性、定量分析原理及方法,毒性試驗種類及暴露風險概念,使學員具有毒化物分析之基礎能力並瞭解各種毒性及安全評估之意義。
毒化物分析部份,包括:樣品前處理淨化技術、層析原理、氣液相層析儀及液相層析儀之構造:注入器、分離管柱及偵測器之種類及其選擇,層析質譜儀之原理與應用、分析之計量與確效;毒性試驗部份,包括:急性毒性(口服、呼吸、皮膚急毒性及眼刺激性、皮膚刺激性、皮膚過敏性以及神經毒性)、亞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致變異性、生物代謝、非目標生物毒性(水生生物、鳥、蜜蜂、蚯蚓及天敵等)。
整合毒性試驗結果及毒物分析監測結果,於安全評估及管理上之應用,包括:毒性等級分類、無明顯毒害劑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 NOAEL)、每日可攝取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 ADI)、最大殘留容許量(Maximum residue level, MRL)及安全採收期(Pre-harvest interval, PHI)…等觀念。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學習毒性物質(有機及重金屬)之檢測分析技術
1.具有土壤環境科學之專業知識符合國家專業人才之需求
2.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及解決土壤環境問題之能力
3.尊重學術倫理、智慧財產權並具有獨立研究之能力
4.瞭解國際脈動與培養人文素養
40
40
10
10
講授
書面報告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緒論 毒化物及毒性種類概述、毒化物分析及暴露風險評估之意義
第2週 分析物之理化特性 分子結構與極性大小、溶解度、熔/沸點、蒸氣壓、解離常數、酸鹼度之關係
第3週 層析原理(一) 蒸氣分壓、蒸餾塔、等溫吸附方程式、吸附-脫附之動態平衡、分佈定律、分佈平衡模式
第4週 層析原理(二) 平板理論(plate theory)、動態理論(kinetic theory)、Van-Deemter equation之應用
第5週 氣液相層析儀之構造 整體外觀及管路動線、氣體種類與淨化裝置、注入口、管住烘箱、偵測器、數據處理器
第6週 氣液相層析儀之分析 管柱規格及靜相選擇、偵測器種類及選擇
第7週 液相層析儀之構造 溶劑選擇、管路、線上脫氣裝置、注入器、分離管柱、偵測器、數據處理器
第8週 液相層析儀之分析 動相及檢液之前處理、過濾器及濾膜選用、管柱種類、偵測器選用
第9週 期中測驗
第10週 重金屬之分析 原子吸光光譜儀、耦合電漿光譜儀、耦合電漿質譜儀
第11週 分析取樣與前處理 取樣方法及代表性、萃取、濃縮/稀釋、淨化、固相萃取、計量計算及單位換算、確效評估
第12週 急性毒性試驗 口服、呼吸、皮膚急毒,眼刺激、皮膚刺激、皮膚過敏性及神經毒性
第13週 亞慢性毒性及慢性毒性 90天餵食、呼吸、神經毒等,21天皮膚毒性;長期餵食毒性(12個月)、致腫瘤性、生殖毒性及出生前發育毒性
第14週 致變異性 細菌基因逆向變異、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體外試驗、哺乳動物細胞遺傳學體內試驗
第15週 代謝試驗 動物體及植物體代謝、途徑與分布
第16週 環境影響及非目標生物影響 水解、光分解、移動性、消散性、生物累積性、水生生物及蜜蜂、鳥類之毒性、土壤微生物及蚯蚓之影響 取食安全評估 作物殘留消退試驗、ADI值之導引及管制 期末測驗
自主學習
內容

學習評量方式
期中測驗、期末測驗及作業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週一晚間課程結束後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2.消除飢餓   03.健康與福祉   06.淨水與衛生   08.就業與經濟成長   0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   12.責任消費與生產   17.全球夥伴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04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