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 使學生能夠了解a. 地震工程之概念。b. 板塊運動與地震成因。c. 地震危害度分析。d. 地表之設計反應譜。e. 地震波在土壤中之傳動。f. 土壤結構間之互制作用。g. 結構物受地震力作用下之動態反應。 |
1.土木工程理論之計算、分析能力。 |
2.土木工程實務之分析、評估、設計、執行能力。 |
3.計畫管理、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處理能力。 |
4.認識時事議題、瞭解土木工程人員之社會責任、重視工程倫理及培養持續學習之精神。 |
5.結構工程、水利工程、大地工程、測量資訊、營建管理、土木防災、永續工程之專業知識。 |
6.策劃、執行專題研究及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Introduction 課程介紹 |
第2週 |
Engineering Seismology, Tectonics 工程地震學與構造學
|
第3週 |
Causes of Earthquake, seismic waves 地震成因與地震波
|
第4週 |
Teachers’ Day 教師節連假 |
第5週 |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連假 |
第6週 |
Basic Terminology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Instrumentations, Strong motion
地震工程與強地動觀測
|
第7週 |
Seismic Risk Analysis in a Given Zone 地震風險分析 |
第8週 |
Estimation of Design Ground Motion 設計地動評估 |
第9週 |
Midterm exam 期中考 |
第10週 |
Response Spectrum &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受振反應與耐震設計
Emphasizing seismic related responses |
第11週 |
Seismic Analysis (i) on mode response 模態分析 |
第12週 |
Seismic Analysis (ii) on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頻譜分析 |
第13週 |
Seismic Analysis (iii) on time history analysis 歷時分析 |
第14週 |
Earthquake Response of Inelastic Buildings, Inelastic response 非線性反應 |
第15週 |
Computer software analysis, Midas Gen 上機練習 |
第16週 |
Final Exam 期末考 |
自主學習 內容 |
   02.閱覽產業及學術相關多媒體資料    03.製作專題報告
|
|
學習評量方式 |
習作(30%)、期中考(30%)、期末考(30%)、平時參與與討論(10%);
本課程連續假期2週規劃學生自主學習活動 (課後習作或報告製作)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1. “Dynamics of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nd Edition, by Anil K.Chopra, Prentice Hall, Inc.
2. S. L. Kramer, (1996), ”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良宜圖書公司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教師自編講義
本學期程式演練之軟體為 Midas Gen |
課程輔導時間 |
每週二下午4:30-6:00 或email預約其他時間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0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   11.永續城市 | 提供體驗課程: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