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使學生熟練掌握訓詁學理論及相關工具書之使用方法,能夠獨立進行詞彙考證與文本註解。
2.培養學生透過專題實作進行深入文本分析及問題解決能力,增強其學習成效與主動探究精神。
3.透過專題導向學習模式,增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適合現代職場需求之綜合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課程說明,包含教學內容、專題導向學習模式、口頭成果報告等等。 |
第2週 |
一、訓詁與訓詁學的定義 |
第3週 |
二、訓詁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文字學、聲韻學 |
第4週 |
三、訓詁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校勘學、語法學 |
第5週 |
四、古書注解綜述 |
第6週 |
四、古書注解綜述 |
第7週 |
期中考試 |
第8週 |
五、詞與詞義關係 |
第9週 |
五、詞與詞義關係 |
第10週 |
五、詞與詞義關係 |
第11週 |
六、專題導向與實作:研究規劃 |
第12週 |
六、專題導向與實作:詞義引申實作 |
第13週 |
七、專題呈現 |
第14週 |
七、專題呈現 |
第15週 |
七、專題呈現 |
第16週 |
八、課程總結 |
自主學習 內容 |
   03.製作專題報告
|
|
學習評量方式 |
1.期中考試40%。
2.專題口頭報告30%。
3.專題書面報告20%。
4.出席10%(彈性調整)。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1.胡楚生,《訓詁學大綱》,華正書局,2009。
2.陸宗達、王寧,《訓詁學的理論與應用》,內蒙古出版社,1986。
3.周大璞,《編訓詁學初稿》,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蘇建洲,《新訓詁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自編講義 |
課程輔導時間 |
請事先以E-mail聯繫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