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一、閱讀了解詩經內容
二、學習論文的題目發想、資料蒐集與寫作
三、從歷代經學家的解釋,學習文學詮釋的方法 |
1.能明瞭古今思想源頭與其發展,具備邏輯思考能力。 |
3.能具備古今文學閱讀、詮釋與鑒賞之基礎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一、詩經的內容介紹:十五國風、二雅、三頌的意義與地理
|
第2週 |
二、詩經的流傳與版本 |
第3週 |
三、詩經的經學史與詮釋史 |
第4週 |
四、毛詩序與賦詩言志 |
第5週 |
五、重要研究介紹:從毛詩序、鄭玄、孔穎達、朱熹、周策縱、白川靜到葉舒憲 |
第6週 |
六、文學詮釋學(迦達默爾)與接受美學(耀斯)研讀 |
第7週 |
六、文學詮釋學(迦達默爾)與接受美學(耀斯)研讀 |
第8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9週 |
期中考 |
第10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1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2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3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4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5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6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7週 |
七、作品研讀:十五國風、二雅、三頌選讀 |
第18週 |
期末考 |
|
學習評量方式 |
期中考25%,期末考35%,出席情況20%,報告小論文20%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1.十三經注疏詩經
2.朱熹,詩集傳
3.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4.姚際恆,詩經通論
5.屈萬里,詩經詮釋
6.袁愈荌,詩經藝探,貴州人民出版社
7.夏傳才,詩經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8.陳子展,詩三百解題,復旦大學出版社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自編 |
課程輔導時間 |
星期三下午三點到五點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