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教學原理(0807)
(Eng.) Instructional Theories
開課單位 師培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沈育全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學生能熟練各種教學模式、並培養教學反省之習慣。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學生能熟練各種教學模式
2. 學生能培養教學反省之習慣
3. 學生能批判各式教學演練
1.課程設計與教學
2.班級經營與輔導
3.專業倫理與關懷
4.專業發展與創新
5.溝通合作與領導
50
10
10
15
15
講授
專題探討/製作
習作
討論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測驗
實作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教學的基本概念:HRASE的開場+融合教育
第2週 教學的基本歷程-1 (Dick & Reiser 系統化教學模式與應用實例)
第3週 教學的基本歷程-2 (Dick & Reiser 系統化教學模式與應用實例)
第4週 教學的基本歷程-3 (Dick & Reiser 系統化教學模式與應用實例)
第5週 數位教學與科技的結合:教育部因材網, Kahoot!, Quizziz, Quizlet, Gimkit, etc
第6週 Models of teaching 的部分 合作式學習與應用-1 (STAD, TGT, Circles of Learning, Jigsaw, etc.)
第7週 Models of teaching 的部分 合作式學習與應用-2 (STAD, TGT, Circles of Learning, Jigsaw, etc.)
第8週 Models of teaching 的部分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Studying social behavior and values
第9週 期中考週:Models of teaching 的部分 法理探究 Jurisprudential inquiry: Learning to think about social policy
第10週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歸納思考教學法 Thinking inductively: Collecting, organizing and manipulating data
第11週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記憶術教學法 Memorization: Getting the facts straight.
第12週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前導組織架構教學法 Learning from presentation: Advance organizers
第13週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專題導向課程I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quiry training
第14週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專題導向課程II (Project-Based Learning), 理論篇
第15週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專題導向課程 III (Project-Based Learning), 實務篇
第16週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專題導向課程 IV (Project-Based Learning), 結合108課綱
自主學習
內容
Models of teaching的部分 專題導向課程 V (Project-Based Learning), 實作發表
期末考週
學習評量方式
1. 出席率+上課參與+ELSA Speak:30%
2. 小考/期中考:30%
3. 期末教案設計與試教:40%
---
Important Notice:
Plagiarism in assignments and cheating in exams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in this course. If substantial evidence confirms plagiarism in assignments or cheating in exams, the semester grade will be recorded as zero.
注意事項:
本課程作業嚴禁抄襲,考試嚴禁作弊。若經查證有相當證據確信作業抄襲或考試作弊者,學期成績以零分計。
---
Generative AI Ethics Statement:
The instructor deems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inappropriate for classroom learning, as the content related to this course contains numerous inaccuracies in generative AI, which can easily affec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core knowledge.
生成式人工智慧倫理聲明:
授課教師認為不宜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於課堂學習中,因本課程的內容於生成式人工智慧中尚有諸多錯誤,且容易影響學生對基礎核心知識之判讀。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 蔡文榮(2007)。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臺北市:學富。(教科書)
2. 張輝誠(2018)。學思達增能。臺北市:親子天下。
3. 王金國(2016)。教學專業Update。臺北市:五南。
4. 林寶山(1990)。教學論: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5. 林佩璇主編 (2020)。教學原理-理論、實踐與專業。臺北市:師大書苑。
6. Dick, W., & Reiser, R. A. (1989). Plan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7. Joyce, B., Well, M., & Calhoun, E. (2009). Models of teaching. (8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8. Slavin, R.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2nd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教材為跨領域整合教材並由授課教師提供,詳見iLeaning系統。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三下午1點-5點 (請先預約會談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4.教育品質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6/19 00:12:57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03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