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 建立對考古學學科發展歷史、核心理論與研究倫理的基礎認識。
2. 理解考古學方法與方法論。
3. 連結考古學與在地脈絡及當代文化資產議題,培養批判性思維。 |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 週次 |
授課內容 |
| 第1週 |
課程綱要與簡介 |
| 第2週 |
考古學序說: 定義與由來、研究的目標與範疇 |
| 第3週 |
考古學發展史概要 |
| 第4週 |
考古資料、調查與發掘 |
| 第5週 |
考古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
| 第6週 |
考古學基本方法:年代測定、地層學與類型學 |
| 第7週 |
考古學基本方法:空間架構與古代行為 |
| 第8週 |
環境變遷與生存策略 |
| 第9週 |
何謂考古文化 |
| 第10週 |
考古學家如何探討古代社會組織 |
| 第11週 |
考古學家如何探討交通與交換體系 |
| 第12週 |
考古學家如何重建古環境 |
| 第13週 |
人類演化與考古學 |
| 第14週 |
歷史如何考古研究 |
| 第15週 |
考古學與公眾:誰的過去 |
| 第16週 |
期末討論 |
自主學習 內容 |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02.閱覽產業及學術相關多媒體資料    03.製作專題報告    04.產官學機構參訪與實務體驗
|
|
| 學習評量方式 |
| 課堂作業20%,期中考30%,期末考40%,課堂討論與表現10%. |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主要參考書
Renfrew & Bahn
2012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6th Edition)-introduct其他附於隨堂講義附於隨堂講義 |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隨每週教學資料上網 |
| 課程輔導時間 |
| 每周四上午10-12時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 04.教育品質   05.性別平等   08.就業與經濟成長   17.全球夥伴 | 提供體驗課程: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