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農村發展理論(3058)
(Eng.) Rural Development Theory
開課單位 水保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陳希軍
選課單位 水保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這門課程旨在介紹農村發展領域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實踐。課程將涵蓋農村社區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政治方面,並透過德國、日本及臺灣農村永續發展典範研析,探討農村未來的挑戰與機會。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使學生對於農村發展的理論與實務有全面性了解,探討其重要性、挑戰和機會,以及農村發展典範的轉移。
專題探討/製作
參訪
討論
講授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農村與農業基本概念(一)
第3週 農村與農業基本概念(二)
第4週 農村與農業基本概念(三)
第5週 農村發展的典範轉移
第6週 補假(校外參訪)
第7週 農村邊緣化理論
第8週 期中考
第9週 農村再生(上)
第10週 農村再生(下)
第11週 農村研究與田野調查方法
第12週 專題演講
第13週 校外參訪
第14週 校外參訪案例討論工作坊
第15週 期末案例分析-口頭報告(一)
第16週 期末案例分析-口頭報告(二)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
內容

學習評量方式
課堂出席及參與30%、期中考30%、分組口頭報告30%及個人心得1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PPT lectures (on iLearning)
李承嘉,2012, 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
Articles:
Woods, M. (2011). Rural Geography: Processes, Responses and Experiences in Rural Restructuring. SAGE Publications Ltd. https://doi.org/10.4135/9781446216415
OECD (2018) Rural Policy 3.0. Policy Note. A framework for rural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d.org/cfe/regionaldevelopment/Rural-3.0-Policy-Note.pdf
Gkartzios, M., & Lowe, P. (2019). Revisiting neo-endogenous rural development. In M. Scott, N. Gallent, & M. Gkartzios (Eds.),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rural planning (pp. 159–169). New York: Routledge.
Kühn, M. (2015). Peripheralization: Theoretical Concepts Explaining Socio-Spatial Inequalities.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2.消除飢餓   08.就業與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市   12.責任消費與生產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01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