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文學與台灣歷史(2004)
(Eng.) Literature and Taiwan History
開課單位 台文學士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朱惠足
選課單位 台文學士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32
課程簡述 本課程透過台灣文學中書寫荷蘭、日本帝國時代台灣原住民歷史的小說文本,探討漢人作家與原住民作家的族群身分如何影響其對原住民歷史經驗與歷史事件的詮釋與再現。課程中將藉由文學與台灣原住民歷史的對話,思考小說中不同種族的接觸交會帶來哪些文化翻譯的相關議題。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探討漢人或原住民作家對台灣歷史進行小說再現的形式、類型與技巧
2. 探討文學再現與歷史中的跨文化接觸、口傳與文學、真實與虛構等議題
3. 基於台灣島嶼本身具有的跨國屬性,學習文學如何開拓台灣歷史的認知與想像
1.基礎專業知能
2.跨領域組織能力
60
40
討論
講授
作業
出席狀況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堂說明
第2週 《斯卡羅》第一集
第3週 王家祥《倒風內海》
第4週 上課時間調整至3/12(三)18:30-20:30
巴代演講:「荷蘭人在東台灣:長篇小說《白鹿之愛》的浪漫敘事」
第5週 太魯閣事件:施叔青《風前塵埃》
第6週 朱和之《樂土》
第7週 春假
第8週 台灣出兵:巴代《浪濤》
第9週 台灣出兵:巴代《浪濤》
第10週 司拉茂事件
尤巴斯.瓦旦《魂魄YUHUM》
第11週 霧社事件:舞鶴《餘生》
第12週 巴代《笛鸛》
第13週 巴代演講:「日治時期的部落風雲:以長篇小說《笛鸛》《馬鐵路》為例」
第14週 三叉山事件
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
第15週 朱和之《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
第16週 期末考
第17週 自主學習
第18週 自主學習
學習評量方式
課前閱讀授課資料,並繳交兩個問題於iLearning(每週一中午12點前)。出席與課程參與20%,課前問題表40%,期末考4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斯卡羅》電視劇(台北:公共電視,2021)
王家祥《倒風內海》(台北:玉山社,1997)
巴代《白鹿之愛》(新北:印刻,2012)
巴代《暗礁》(新北:印刻,2015)
巴代《浪濤》(新北:印刻,2017)
巴代《笛鸛》(台北:麥田,2007)
巴代《馬鐵路》(新北:耶魯國際文化,2010)
施叔青《風前塵埃》(台北:時報,2008)
朱和之《樂土》(新北:聯經,2016)
尤巴斯《魂魄》(台北:玉山社,2022)
舞鶴《餘生》(台北:麥田,2011)
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台北:寶瓶,2021)
朱和之《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新北:印刻,2024)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自編講義
課程輔導時間
以email預約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1/22 18:50:55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0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