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 本課程旨在介紹質化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方法與質性資料分析策略。目的在教導學生瞭解不同質化研究方法之觀點與做法、及其在質性資料分析上的應用,並訓練學生進行質性資料之蒐集、分析與質化報告之完成。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質化研究的基本概念
|
第2週 |
研究計畫撰寫 |
第3週 |
研究問題與目的 |
第4週 |
文獻使用與理論建構 |
第5週 |
研究設計 |
第6週 |
研究對象與抽樣 |
第7週 |
信度與效度 |
第8週 |
資料蒐集方法(一):實地研究與參與觀察法 |
第9週 |
資料蒐集方法(二):深度訪談法 |
第10週 |
資料蒐集方法(三):焦點團體法與德菲法 |
第11週 |
資料蒐集方法(四):個案研究法 |
第12週 |
資料分析技術(一):內容分析與次級資料分析 |
第13週 |
資料分析技術(二):編碼程序 |
第14週 |
多元測量(質化與量化整合) |
第15週 |
質化研究的倫理議題 |
第16週 |
研究計畫口頭報告暨評論
自主學習(1):河川議題田野調查
自主學習(2):專題報告撰寫 |
自主學習 內容 |
|
|
學習評量方式 |
1.出席與課堂參與(含課堂導讀)30%
2.期中考試或作業練習 20%
3.期末報告(具備論文格式之迷你論文,包括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文獻回顧、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研究發現及結論)50%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台北: 心理。
林世華、陳柏薰、黃寶園、傅瓊儀、趙如錦合譯。2006。Keith F. Punch著。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 心理。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課程輔導時間 |
星期四08:~10:00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03.健康與福祉   06.淨水與衛生   07.可負擔能源   11.永續城市   13.氣候行動   14.海洋生態   15.陸地生態 | 提供體驗課程: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