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 1.了解土壤及植體分析之原理與技術;2.比較各種分析方法之差異及優缺點;3.訓練學生熟練的操作常用的分析儀器。 |
1.具有土壤環境科學之基本知識與實務技能的應用 |
2.跨領域整合與自主學習 |
3.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 |
4.瞭解國際脈動與培養人文素養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1.土壤與植體分析技術的基本知識、分析品保與品管;
2.儀器之操作使用:包括pH計、電導度計、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
3.萃取方法之選擇:包括不同萃取液、水土比、萃取時間;
4.土壤分析:包括土壤採樣處理、土壤pH、電導度、有機質、石灰需要量、陽離子交換容量、氮、磷、鉀、鈣、鎂及微量元素之分析等;
5.植體分析:包括植體樣品採集處理、氮、磷、鉀及微量元素之分析等;
6.田間土壤與植體速測;
7.土壤及植體分析數據的整理、歸納、分析、解釋、研判及推薦肥料施肥量。 |
第2週 |
|
第3週 |
|
第4週 |
|
第5週 |
|
第6週 |
|
第7週 |
|
第8週 |
|
第9週 |
|
第10週 |
|
第11週 |
|
第12週 |
|
第13週 |
|
第14週 |
|
第15週 |
|
第16週 |
|
自主學習 內容 |
|
|
學習評量方式 |
測驗、作業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課程輔導時間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