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環境生態變遷與永續發展(0526)
(Eng.)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陳鳯涵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51
課程簡述 2015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2015年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COP21)在巴黎召開,國際上視此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的會議,也將透過此次會議制訂新的氣候協定。有關未來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
鑒於近來環保議題與個人和社會生活越趨息息相關,基於環境教育法之目標:「促進國民了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為使學生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各種議題有所關注,並重新審視人類對於環境的態度,以及試圖發展自我面對環境劇烈變化的方式,規劃本課程。
本課程著重在「家園環境的生態實踐」,首先,由人類生活與周遭生態的連結出發,認識各種化合物的循環對人與其他生命的影響,思索並發展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再者,由環境保育的觀點檢視作為一個地球公民的責任,如何使得永續發展營造環境、經濟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發展,兼顧了當代人的資源分配,與延續後代人之所需,進而思考合理的在地生活。最後,透過在地的實例,促使理解對於環境議題關注的必要性,以解析媒體訊息,回應議題,進而承擔責任。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提升學生對環境議題之覺知與敏感度。
2.讓學生具備基礎環境教育與永續環境教育知識。
3.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4.培養學生具備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
1.人文素養
2.科學素養
3.溝通能力
4.創新能力
5.國際視野
6.社會關懷
0
0
0
30
30
40
專題探討/製作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第1週:課程介紹:環境教育與環境永續教育。講述、課堂討論
第2週:環境永續:永續教育與系統思考。講述、課堂討論
第3週:2015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講述、課堂討論
第4週:環境倫理:人與環境的關係
第5週:環境教育與海洋永續議題(一)海底的魚不見了。講述、課堂討論、看影片
第6週:環境教育與海洋永續議題(二)年年有魚的祕密。小組互動遊戲 (作業:海洋永續課程心得)
第7週:永續海鮮:魚肉的祕密
第8週:消費社會與環境永續議題 透視企業的行銷行為:東西的生命故事
第9週:期中考:考試或報告
第10週:新良食:行動綠生活
第11週:台灣剩食之旅:從產地到餐桌—一條浪費的旅程
第12週:氣候變遷國際趨勢
第13週:巴黎氣候會議 COP21
第14週: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
第15週:台灣未來要面對的氣候變遷議題
第16週:簡樸生活:減法生活術
第17週:永續生活模式
第18週:期末考:筆試或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依課程目標延與定義相關標準,其配分比例如下:
1.平時成績:
學習歷程報告、期末口試、學習態度、出席率、日常環境行動之承諾及翻轉課堂之問題討論等共佔總成績40%。
2.期中報告,佔總成績30%。
3.期末多媒體報告,佔總成績之3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傑佛瑞‧薩克斯著,周曉琪,羅耀宗譯,永續發展新紀元,天下文化出版
2.史迪格里茲著,羅耀宗譯,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天下雜誌出版
3.娜歐蜜‧克萊恩著,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時報出版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另行公告
課程輔導時間
週五17:00~18: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