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民俗植物學(1143)
(Eng.) Ethnobotany
開課單位 森林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曾喜育
選課單位 森林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為應用植物學的基礎課程,結合自然科學的植物分類學、生態學,與社會科學的人類學、經濟學等整合課程。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過去先民如何利用植物自然資源,與當地自然環境建立其和諧之關係,在求得生存的過程中,累積豐富的植物和與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傳統知識與經驗,展現人類在生活中之食、衣、住、行、育、樂、喪、婚、喜、慶,以及風俗習慣的價值,並灌輸生物與文化多樣性的保護,以及自然資源合理永續利用的觀念。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使學生了解人類如何利用植物自然資源及其與生活中之食、衣、住、行、育、樂、喪、婚、喜、慶,以及風俗習慣的價值,並灌輸生物與文化多樣性的保護,以及自然資源合理永續利用的觀念。
1.(林學組)森林學基本知能。
2.(林學組)森林生物、保育及生態之理論與實務。
3.(林學組)育林及遺傳育種之理論與實務。
4.(林學組)森林經營與管理之理論與實務。
40
40
10
10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其他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一、緒言
第2週 二、民俗植物學意義與歷史
 (一)民俗植物學的意義
 (二)民俗植物學研究發展歷史
 (三)臺灣民俗植物學研究發展歷史
 (四)民俗植物學與其他學科之關係
第3週 二、民俗植物學意義與歷史
 (一)民俗植物學的意義
 (二)民俗植物學研究發展歷史
 (三)臺灣民俗植物學研究發展歷史
 (四)民俗植物學與其他學科之關係
第4週 二、民俗植物學意義與歷史
 (一)民俗植物學的意義
 (二)民俗植物學研究發展歷史
 (三)臺灣民俗植物學研究發展歷史
 (四)民俗植物學與其他學科之關係
第5週 三、民俗植物學原理與研究法
第6週 四、民俗植物研究範疇
 (一)食用植物
 (二)香料植物
 (三)染料植物
 (四)纖維植物
 (五)建築植物
 (六)器皿植物
 (七)童玩植物
 (八)醫藥植物
 (九)風俗植物
 (十)文學植物簡介
第7週 四、民俗植物研究範疇
 (一)食用植物
 (二)香料植物
 (三)染料植物
 (四)纖維植物
 (五)建築植物
 (六)器皿植物
 (七)童玩植物
 (八)醫藥植物
 (九)風俗植物
 (十)文學植物簡介
第8週 四、民俗植物研究範疇
 (一)食用植物
 (二)香料植物
 (三)染料植物
 (四)纖維植物
 (五)建築植物
 (六)器皿植物
 (七)童玩植物
 (八)醫藥植物
 (九)風俗植物
 (十)文學植物簡介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四、民俗植物研究範疇
 (一)食用植物
 (二)香料植物
 (三)染料植物
 (四)纖維植物
 (五)建築植物
 (六)器皿植物
 (七)童玩植物
 (八)醫藥植物
 (九)風俗植物
 (十)文學植物簡介
第11週 四、民俗植物研究範疇
 (一)食用植物
 (二)香料植物
 (三)染料植物
 (四)纖維植物
 (五)建築植物
 (六)器皿植物
 (七)童玩植物
 (八)醫藥植物
 (九)風俗植物
 (十)文學植物簡介
第12週 四、民俗植物研究範疇
 (一)食用植物
 (二)香料植物
 (三)染料植物
 (四)纖維植物
 (五)建築植物
 (六)器皿植物
 (七)童玩植物
 (八)醫藥植物
 (九)風俗植物
 (十)文學植物簡介
第13週 四、民俗植物研究範疇
 (一)食用植物
 (二)香料植物
 (三)染料植物
 (四)纖維植物
 (五)建築植物
 (六)器皿植物
 (七)童玩植物
 (八)醫藥植物
 (九)風俗植物
 (十)文學植物簡介
第14週 五、臺灣各民族之民俗植物簡介
第15週 六、民俗植物之保育
 (一)民俗植物的資源
 (二)民俗植物的傳統知識保存
 (三)民俗植物的現代應用
 (四)民俗植物的教育與推廣
第16週 六、民俗植物之保育
 (一)民俗植物的資源
 (二)民俗植物的傳統知識保存
 (三)民俗植物的現代應用
 (四)民俗植物的教育與推廣 六、民俗植物之保育
 (一)民俗植物的資源
 (二)民俗植物的傳統知識保存
 (三)民俗植物的現代應用
 (四)民俗植物的教育與推廣 期末考
自主學習
內容

學習評量方式
1. 書面報告
2. 期末測驗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裴盛基、淮虎銀 2007 民族植物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夏冰、陳重明、郭忠仁 2006 民族植物學和藥用植物。東南大學出版社。
譚宏姣 2008 古漢語植物命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金和等譯 1990 植物與文明。茂昌圖書有限公司發行。
劉德祥譯 1997 綠色資產。大樹出版社。
潘富俊 2001 唐詩植物圖鑑。貓頭鷹出版社。
潘富俊 2001 詩經植物圖鑑。貓頭鷹出版社。
楊智凱、鍾明哲 2012 台灣民族植物圖鑑。晨星出版社。
鄭漢文、呂勝由 2000 蘭嶼島 雅美民族植物。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漢文、王相華、鄭惠芬、賴紅炎 2005排灣族民族植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李壬癸 1997 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移。常民文化出版。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06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