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中國哲學專題(8045)
(Eng.) Special Topics: Chinese Philosophy
開課單位 中文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林安梧
選課單位 中文博 / 博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32
課程簡述 本課程主要針對中國哲學所涉之核心論題,展開一究極性之哲學討論。其所重視者,經典之詮釋、生活之覺知、理論之構成,三者通而為一。上學期旨在經由一宏觀的視野,針對「儒、道、佛」三家思想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展開闡釋與討論。下學期則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深入探究中國哲學內部之困局,並尋求在現代化之後,突破之可能。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弘觀中國哲學之廣大,細究聖哲學思之精微;形成問題意識,增強批判能力;打造一具學術競爭力之高級研究人才。
■課程與核心能力之配比
A、闡述與應用歷代經典。30%
B、分析語文演變歷程。15%
C、論述文學之能力。20%
D、鑑賞文化與創新之能力。35%
1.闡述與應用歷代經典。
100
專題探討/製作
參訪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一、本課程的內容、範圍及上課方式之講明
二、中國哲學專題的範圍:儒道佛三家思想之基礎理解
三、儒家:人倫孝悌、道家:自然無為、佛教:緣起性空
四、從《論語》的〈學而〉〈堯曰〉到《荀子》的〈勸學〉〈堯問〉
五、《大學》的基本結構之講明
六、「格物致知」與「一體之仁」
七、《中庸》的義理結構之講明
八、「天命之性」與「繼善成性」:以《中庸》與《易經》為對比
九、儒家的哲學人性論的兩個視點:《孟子》性善說與《荀子》的性惡論
十、經典深讀:《孟子》〈告子〉篇與《荀子》〈性惡〉篇
十一、「道德」釋義:從「志於道、據於德」與「道生之、德畜之」起論
十二、上善若水、自然無為:老子《道德經》經典文獻選讀及詮釋(上)
十三、付能於所、致虛守靜:老子《道德經》經典文獻選讀及詮釋(下)
十四、用心若鏡、逍遙齊物:莊子《南華真經》經典文獻選讀及詮釋
十五、般若解空、悲智雙運:佛教經典文獻選讀及詮釋(上)
十六、轉識成智、明心見性:佛教經典文獻選讀及詮釋(下)
十七、儒道佛三家思想與新文明軸心年代的來臨
十八、結束講座:「存有三態論」的構成:從「現代」與「現代之後」為對比
第2週
第3週
第4週
第5週
第6週
第7週
第8週
第9週
第10週
第11週
第12週
第13週
第14週
第15週
第16週
第17週
第18週
學習評量方式
口頭報告、學期報告、上課討論狀況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林安梧《儒道佛三家思想與廿一世紀人類文明》
林安梧《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
林安梧《血緣性縱貫軸:解開帝制、重建儒學》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真經》
佛教經典:《金剛經》、《六祖壇經》、《唯識三十頌》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建立網絡群組,另行發放。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二中午12:00-13:3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0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