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中國近代史料分析(6036)
(Eng.)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Documents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侯嘉星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碩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基礎,近年來近代史研究史料的變化有兩大趨勢,其一是中央與地方檔案資料開放,以及日記、書信等人材料推陳出新,這些公私部門史料提供大量的研究題材和重估過去研究之可能。其次是資料庫發展日新月異,在大數據時代,跨平台的搜索與掌握新工具,是歷史研究面臨的重要課題。本課程旨在介紹近東亞地區代中國史史料典藏、利用情形,並討論新工具、新技術利用的可能性。
本課為研究所入門課,每週2小時,主要介紹近代史史料概況與新研究工具。課程分為兩大單元,第一單元按類別分析各類性質之史料典藏與研究概況,並討論利用與未來研究的可能。第二單元著重說明資料庫、新技術之引進,共同研討這些新技術用於研究的展望。課程進行以授課者講授為主,輔以相關研究、影像資料及網路操作等。同學需於學期末就課程所介紹之史料,擇一完成一篇研究討論報告。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掌握中國近現代史主要史料與研究趨勢。
2.熟悉研究議題與相關史料典藏、應用及限制等情況。
3.認識資料庫、數位人文等新研究方法。
4.具備獨立研究的基本技能。
1.研究能力
4.社會關懷
50
50
講授
討論
專題探討/製作
出席狀況
書面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9/9課程介紹:史料與歷史研究
第2週 9/16-中秋節放假
第3週 9/23-台灣地區藏政府檔案利用與介紹(一)
第4週 9/30-台灣地區藏政府檔案利用與介紹(二)
第5週 10/7-大陸地區藏政府檔案利用與介紹
第6週 10/14-海外中國近現代史檔案介紹
第7週 10/21-調查統計類的資料運用
第8週 10/28-報紙類史料運用
第9週 11/4-雜誌類史料運用
第10週 11/11-日記、回憶錄性質的史料意義
第11週 11/18-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方法
第12週 11/25-資料庫的利用方法
第13週 12/2-數位人文的新趨勢
第14週 12/9-研究計畫撰寫方法
第15週 12/16-專題討論(一)
第16週 12/23-專題討論(二)
自主學習
內容
   02.閱覽產業及學術相關多媒體資料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學期評量方式分為2種形式:
1.學期末就本課程介紹之史料,完成1萬字以上之研究討論報告一篇(80%)。報告題目須事先與教師商定。
2.學習態度、發言與及出席率等表現(2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1.《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
2.《國史館現藏重要檔案文物史料概述》,台北:政大出版社,2017。
3.Viktor Mayer-Schönberge,《大數據:「數位革命」之後》,臺北:天下遠見,2013。
4.山根幸夫編,《中國史研究入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5.胡平生編,《中國現代史書籍論文資料舉要》,台北:學生書局,1999。
6.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史料指引》,台北:新文豐,2000。
7.張憲文,《中國現代史史料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
8.陳恭祿,《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1982。
9.曾業英編,《五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0。
10.馮爾康,《清史史料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11.裴燕生等,《歷史文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2.嚴昌洪編,《中國近代史史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教師自編講義
課程輔導時間
週二12:00-13:00、週三12:00-13:00,請先來信預約。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4.教育品質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6/11 15:25:08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01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