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HU Course Outline
Course Name (中) 生態旅遊(0279)
(Eng.) Ecotourism
Offering Dept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ourse Type Required Credits 2 Teacher CHENG, CHIN-FA
Department General Language Chinese 英文/EMI Semester 2025-SPRING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首先介紹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方式不同,以及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關聯性;其次,從台灣各種不同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與生態旅遊結合為不同的型態,例如:國家公園、濕地、森林等,課程進行的方式會搭配紀錄片與親臨生態旅遊的實地體驗內容,讓學生了解人的休閒遊憩與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並且體認為什麼說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方式。學生最後不僅能夠評析何謂生態旅遊,甚至也能進行規劃生態旅遊的實務活動。
Prerequisites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the course Y
Relevance of Course Objectives and Core Learning Outcomes(%)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for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Objectives Competency Indicators Ratio(%)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一、了解生態旅遊的意涵及其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連結關係。
二、認識台灣推動生態旅遊與自然環境特殊性結合的不同類型。
三、能夠理解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重要性關
係。
四、能夠學會評析何謂生態旅遊與實際進行規劃生態旅遊的行程內容。
1.Humanities Literacy
2.Scientific Literacy
6.Social Concern
25
50
25
Lecturing
Visit
Discussion
Other
Written Presentation
Attendance
Oral Presentation
Course Content and Homework/Schedule/Tests Schedule
Week Course Content
Week 1 課程說明、使用ZUVIO、AI工具與學術研究倫理
期中與期末報告撰寫說明
Week 2 何謂生態旅遊、永續發展的概念與SDGs
Week 3 看見台灣紀錄片幕後紀實、美國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的環境問卷
Week 4 中興大學校園導覽與認識植物
Week 5 生態/自然攝影、中興大學南投校區校園導覽
Week 6 國家公園與生態旅遊、自然攝影作品分享
Week 7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旅遊、自然攝影作品分享
Week 8 台灣的候鳥、台灣的濕地
Week 9 台灣的生態復育-鳥類
Week 10 繳交期中報告
Week 11 南投魚池 台灣經典社區生態旅遊


Week 12 台灣的生態復育-野生動物(台灣黑熊 石虎)

Week 13 森林永續與生態旅遊

Week 14 認識台灣的步道

Week 15 台灣的百岳概論(分享登玉山與雪山的經歷)
Week 16 個人生態旅遊實例與分享
繳交期末報告
Week 17 自主學習:各組企劃一個生態旅遊行程並繳交計畫書
Week 18 自主學習:檢視生態旅遊行程計畫書之評論,欣賞其他各組的生態旅遊行程計畫書並在ZUVBIO中撰寫回饋學習單
Evaluation
平常成績 40﹪ 出席率、參與討論、作業、生活實踐。
期中報告 20﹪ 完成期中一篇與課程相關之報告,參見期中/期末報告撰寫說明。
期末報告 40﹪ 完成期末一篇與課程相關之報告,參見期中/期末報告撰寫說明。
Textbook & other References
程進發,2001,〈從環境倫理學中『生態旅遊』議題思索人類評價自然的根據>「2001年生態
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台北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9-1~9-11。
石慧瑩、程進發、劉慶昌,2022,〈基於環境教育模式的生態旅遊:以北花蓮客庄為研究場
域〉《客家研究》15(1):135-172。
交通部觀光局,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
E.O. Wilson (著)金恆鑣(譯)《繽紛的生命》台北:天下文化,1997年。
E.O. Wilson( 著)楊玉齡(譯)《大自然的獵人:博物學家威爾森》台北:天下文化,1997年。
布施英利(著) 呂雅昕(譯)《大自然是我的美學老師》台北:如果出版,2002年。
黃漢耀(譯)J. Cornell (著)《學做自然的孩子-國家公園之父繆爾如何觀察自然》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
2001年。
理查‧洛夫(著) 郝 冰、王西敏(等譯)《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新北:野人文
化,2011年。
林淑真(譯)J. Cornell (著)《探索大地之心》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2000年。
孟祥森(譯)西雅圖酋長(Chief Seattle)(著)《西雅圖的天空-印地安酋長的心靈宣言》台北:雙月
書屋出版社,2001年。
林麗冠(譯) Bill McKibben(著)《在地的幸福經濟》台北:木馬文化出版,2008年。
張曌菲(譯)Jannie M. Benyus(著)《人類的出路--探尋生物模擬的奧秘》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2003年。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譯) William McDonough(著)《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
案》台北:野人文化出版,2008年。
區紀復《愈少愈自由:鹽寮樂修二十年》 台北:心靈工坊出版,2008年。
莊玉珍、王惠芳(編著)《台灣的溼地》新北:遠足文化,2009年。
林一真,《森林益康: 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台北:心靈工坊,2016年。
伯恩‧韓瑞希(Bernd Heinrich) (著) 邱玉玲(譯)《森林的故事》台北:城邦文化,2000年。
董威言《登一座人文的山: 貫穿古今中外、文明與荒野, 獻給所有戶外人的自然人文通識課》台北:奇光出版,2021年。
瑪德蓮‧琦歌 博士(著)林佳儀 (譯)《森林不寂靜》新北:和平國際文化,2021年。
蘇珊‧希瑪爾(著) 謝佩妏(譯)《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台北:大塊文化出版,2022年。
張喬玟 (譯) 阿蘭.柯爾本( Alain Corbin) (著)《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
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台北:漫遊者文化, 2022年。
陳芳毓《賴桑的千年之約》台北:遠見,2015年。
吳晟(口述‧詩文創作) 鄒欣寧(採寫)唐炘炘(資料彙整)《種樹的詩人:吳晟的呼喚,和你預約一
片綠蔭,一座未來森林》台北:果力文化,2017年。
詹鳳春《醫樹的人:台灣第一位女樹醫教你如何看樹、懂樹》台北:柿子文化,2020年。
行政院農委會林試所-蓮華池生態教育館-
https://www.tfri.gov.tw/News_Content3.aspx?n=7511&s=17075

Teaching Aids & Teacher's Website

Office Hours
週四 12:00-13:0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Link URL)
12.Responsible Consumption   13.Climate Action   14.Life Below Water   15.Life On Landinclude experience courses:Y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use the materials legally.Please respect gender equality.
Update Date, year/month/day:2025/01/09 11:49:36 Printed Date, year/month/day:2025 / 5 / 09
The second-hand book website:http://www.myu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