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文學概論是中文系的基礎學科,為中文系的學生建立科學的、通貫古今的,跨領域而專業的文學觀念,培養理論思維,評論能力,創作本事,完成由中學語文學習進階到大學專業語文學習的訓練;包括:1.認識文學的概念範疇.2從人類自身的條件、語言文字的發明、自然世界、社會環境多元地體察文學的起源.3對各種文學的類型之原理有正確概念.4.掌握文學的藝術技巧,具有欣賞、創作、批評文藝作品的素養。5理解文學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能夠辨識各種擬文學的商業、宗教、政治目的,妥善解讀與運用.
|
1.能明瞭古今思想源頭與其發展,具備邏輯思考能力。 |
3.能具備古今文學閱讀、詮釋與鑒賞之基礎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一、文學活動的發生條件與背景因素
1. 神奇的天君---大腦的結構與語文理解的關係
2. 我是誰?---「自我意識」觸發了心聲,啓迪了文學
3. 我有話要說給你聽----信息流與話語性
4. 手與寫作的關係---從人類的智慧型手臂說起
5. 舉足輕重的膝蓋----它使我們能夠站起來探索世界
6. 文學從說話這件事發跡---人是使用語文的智慧型動物
7. 書寫工具的發明----筆墨紙硯的古早文雅
8. 符號與文字的發明---倉頡造字之前與之後
9. 當世界與你相遇---感物是寫作的契機
二、文學體裁的各種類型與寫作特色
1.百鍊鋼化為繞指柔---詩歌的真面目與真性情
2.韭菜花和小皮球------由聯想與協韻構成的謠諺趣味
3.真實簡單有滋味的文學料理---散文的本色
4.傑克與豌豆的過節---童話故事的文學特性和結構模組
5.什麼是小說?---對某些人生遭遇的虛構與記述
6.有頭有尾有中間---故事的三段式序列
7.強烈的衝突與科白的設計---戲劇文學的寫作要領
8.說什麼像什麼-----戲劇的人物對白該怎麼寫才生動
9.就在今夜子時三刻死掉---預敘與懸念佈置
三、文學藝術技巧的原理與實際表現
1.多層級而有生命力的有機體---字句章篇的結構原理
2.文學的韻律與節奏之美---在抑揚頓挫之間串連的聽覺動感
3.捉對來作對---雅俗共賞的對偶意趣
4.猜字與拆字---漢字造型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設計
5.鼻孔插大蔥,裝象!---諧音雙關的各種用法
6.輕重力量的拿捏---該施加多少力度才夠意思
7.多說有益---增量擴充的藝術技巧
8.你就少說幾句---減量表意的修辭方法
9.直接說,還是旁敲側擊?-能指到達所指的路徑規劃
10.表裡如一嗎?文藝作品中的意義層次
11.橘樹/蘭花/白鶴/蚊子---文學意象的雙重性
12.男人的寶馬情結----中國文藝作品中的駿馬意象
四、文學的應用問題
1. 從文字到文學---閱覽世界與編輯人間的利器
2. 歡迎光臨人類的信息世界---交談的雙方請遵守「合作原則」
3. 我是一個文學人嗎?----能否善用文字來表達及領會生活意趣
4. 珍珠貝裡的那一顆沙子---故事的寓意藏在何處
5. 新聞與報導——怎麼看?怎麼寫?比較好
6. 生活形態變遷與文學寫作的關係
|
第2週 |
|
第3週 |
|
第4週 |
|
第5週 |
|
第6週 |
|
第7週 |
|
第8週 |
|
第9週 |
|
第10週 |
|
第11週 |
|
第12週 |
|
第13週 |
|
第14週 |
|
第15週 |
|
第16週 |
|
第17週 |
|
第18週 |
|
|
學習評量方式 |
期中考測驗 期末考測驗 綜合練習作業 出席狀況與學習態度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尤雅姿:《文學探索》臺北:學生書局。
配合各個單元所編寫的作品例證與議題新知講義。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課程輔導時間 |
週四 上午九-十點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